[实用新型]陶瓷电容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3389.4 | 申请日: | 2010-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89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29 |
发明(设计)人: | 邱瑞宝;王明传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妍臻;邱瑞宝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H01G4/12;H01G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周春发;艾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电容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陶瓷电容改良,尤指一种可有效控制电气特性,降低不良率的陶瓷电容改良。
背景技术
按,陶瓷电容为一般电路常用的被动组件,根据其电气特性可分为:温度补偿用陶瓷电容、高介电常数陶瓷电容及半导体陶瓷电容等。就外观形状分类则有筒形与板形的分别,在板形陶瓷电容中又细分有:圆板形、角板形及接地形。本文中欲提出讨论的标的即前述“圆板形陶瓷电容”。
如图1所示,其揭露有圆板形陶瓷电容的基本构造,主要于一圆形的陶瓷片10的正反两面分别设有电极11,两电极11上分别焊接有接脚12,其外部则由绝缘材料密封以构成封装层13。其电容量由下列公式决定:
C=ε×r2×1/k×1/T,其中ε=陶瓷片的介电系数,r=电极半径,k=常数,T=陶瓷片厚度(mm)。
由上述公式可知,电极11大小直接影响电容量,至于电极11实际外径D可经改写前述公式后换算取得:
由上述可知,圆板形陶瓷电容的电容量由陶瓷片10的介电系数及电极11的直径D、厚度T所决定。换言之,位于陶瓷片10两面上的电极11将决定陶瓷电容的电容值与相关电气特性。
而传统陶瓷电容的电极制造方法大致包括下列数种:
一、笔涂式:此种笔涂式电极制法由烧窑业的金属彩绘技术发展而来,最早期的陶瓷电容器电极即利用此法制成,主要由人工以小毛笔或水彩笔沾上银胶在瓷片的表面画圆,其圆径大小则根据所须的电容值决定,由于以人工手绘方式涂布,其精确度奇差,只能用于制作允许大误差的电容器,目前除实验室的实验用途外,已鲜少利用此法制造电容。
二、海棉滴压式:由前述笔涂式演进而来,在作业速度上已有显著增进,在涂绘圆形电极方面亦较方便,惟因仍以人工方式作业,成本高售价低,故除实验室外已少有利用。
三、点胶式:由于自动化机械的问世,前述涂布银胶的工作可藉助点胶机的自动点胶功能进行,此种制法的优点在于大幅节省人工,但用于制作小型品时,则难度骤升,尤其在直径5mm以下,点胶机滴流困难。
四、喷雾式:早期小型SC半导体及积层chip电容未开发问世前,需要如104PF的大容量陶瓷电容时,为配合在直径16mm,厚0.15mm而加工易碎的瓷片上制作电极所发展出来,目前在陶瓷界已鲜少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控制电气特性,降低不良率的陶瓷电容改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陶瓷电容改良,其主要设有一陶瓷体,该陶瓷体两相对表面设有至少一真空金属镀膜,且该真空金属镀膜并连接有接脚,且该真空金属镀膜厚度并小于1微米。
其中,该陶瓷体与二真空金属镀膜之间设有一第一介质层。
该第一介质层为铬层。
该真空金属镀膜为铜层、铝层、金层、银层或其合金。
该接脚以焊料层与真空金属镀膜相连接。
该焊料层与真空金属镀膜之间进一步设有第二介质层。
该第二介质层为锡层。
该陶瓷电容外部由绝缘材料密封以构成封装层。
该真空金属镀膜布满陶瓷体的表面。
该真空金属镀膜布满陶瓷体部分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陶瓷电容主要设有一陶瓷体,该陶瓷体两相对表面设有至少一真空金属镀膜,且该真空金属镀膜并连接有接脚,藉由该真空金属镀膜的设置改良习有陶瓷电容结构,可有效控制电气特性,降低不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习有圆板形陶瓷电容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陶瓷电容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陶瓷电容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真空金属镀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真空金属镀膜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真空金属镀膜的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
陶瓷片10 电极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妍臻;邱瑞宝,未经陈妍臻;邱瑞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3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按钮操作式摇臂电开关的驱动转化装置
- 下一篇:复合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