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固定卡扣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35515.X | 申请日: | 2010-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64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高朝乾;金建伟;刘强;马芳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15/00 | 分类号: | F16B15/00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陆永强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固定卡扣,特别是一种汽车固定卡扣。
背景技术
塑料卡扣作为一种汽车上的塑料件,以其制作简单、成本较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装配领域中,可以将汽车上的装饰件等小部件固定在汽车的车体上,是汽车上重要的紧固件之一。很多厂家都着手研究这个卡扣,设计了很多的样式,使卡扣的连接牢固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对于卡扣的可拆性的考虑却非常欠缺,导致难以回收。
如专利(CN201034102Y)所公开的一种汽车卡扣,卡扣的前段为锚形结构,具有两瓣倒刺,锚形结构的后端具有一个圆盘,两瓣倒刺和圆盘相互断开。这种结构的卡扣具有更好的弹性,在装配过程中不会断裂损坏,后端的圆盘可以顶住目标件的端面,使卡扣和目标件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和稳定。但是该卡扣的可拆性很差,没有用于拆卸的设计,当卡扣与汽车上的目标件固连后,就无法回收。在汽车报废后因为不能从车身上拆卸下来,只能随车身打包成块,在钢厂冶炼后成为炉渣,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拆卸的汽车固定卡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固定卡扣,包括一个呈杆状的本体,所述的本体的前端具有向后倾斜的具有弹性的阻挡件,所述的本体的后端具有连接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上具有当对本体施加作用力时能使上述阻挡件向本体中轴线收紧的收缩结构。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本卡扣穿过汽车的车体上的安装孔后,卡扣上的阻挡件将卡扣和车体定位,使卡扣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向后穿过安装孔退出。但当需要将卡扣从车体上拆卸时,手动对本体上的收缩结构施加压力,使阻挡件向本体的中轴线收紧。这样,整个卡扣在本体的径向方向上的尺寸就缩小了,能够穿过车体上的安装孔向后退出,完成与车体的分离。本汽车固定卡扣能够和汽车的车体实现无损拆卸,提高了汽车的回收率和再利用率。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的收缩结构包括若干条设置在本体一侧的牵引条,所述的牵引条的一端和阻挡件的中部固连,另一端和本体的后端固连。当拆卸卡扣时,将牵引条向本体的中轴线方向挤压,使牵引条带动阻挡件向内收紧,使卡扣在本体的径向方向的尺寸缩小。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的本体中空且在侧部形成若干个支条,所述的支条和阻挡件的中部固连,所述的收缩结构包括上述的支条。当将本体侧部的支条向本体的中空处挤压时,支条向本体的中轴线靠拢,支条带动阻挡件向本体的中轴线收紧。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的阻挡件包括若干个一端和本体的前端固连且具有弹性的辐条,所述的辐条的另一端向本体的后端倾斜延伸。每两根辐条之间相距一定的角度,当卡扣穿过安装孔后,辐条的外端顶在安装孔内侧的车体钣金上将卡扣和车体定位,辐条只是一种条状的弹性体,比较节省材料。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的辐条的数量为两根。最少需要两根对称分布的辐条才能将卡扣和车体定位。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的辐条采用弹性材料制成。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的辐条采用塑料制成。塑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弹性材料,而且还能通过注塑成型,生产效率很高。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的辐条和本体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结构的卡扣整体的牢固度比较好。
在上述的一种汽车固定卡扣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本体后端的一个连接孔。卡扣通过连接孔和车体内的其他需要连接的零部件相连,将这些零部件固定在车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卡扣具有可以从车身上拆卸的功能,有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了整车的再回收利用率;本卡扣结构简单,连接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中的汽车固定卡扣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二中的汽车固定卡扣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1、本体;2、阻挡件;3、支条;4、连接孔;5、车体;6、安装孔;7、牵引条;8、辐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3551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草坪灯
- 下一篇:无缝钢管矫直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