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2114.7 | 申请日: | 2010-03-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389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方明学;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天任 |
主分类号: | H01M10/12 | 分类号: | H01M10/12 |
代理公司: | 淮安市科文知识产权事务所 32223 | 代理人: | 谢观素 |
地址: | 223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蓄电池 自动 下槽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尤其是蓄电池烧焊、以及下槽过程中的工装设备。
背景技术:
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群的烧焊,长期以来都是由人工将极群组向梳模里挤,挤到一定程度后,极群的正负极耳才能对上梳模的齿缝,然后再进行烧焊,待烧焊好后,再用人工将极群组放入电池壳体内(即下槽)。其耗费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不言而喻。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还在于:由于极群在烧焊过程中的受热膨胀,给下道工序的下槽带来困难;同时,在搬运下槽过程中常使极群组再次受到污染,以致影响电池寿命。此前,本申请人提交了三份专利申请,其中的两件专利号分别为“2010100181070、2010100181085”名称分别为“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气动装置、铅酸蓄电池极群烧焊装置”,这两份专利主要解决了烧焊过程中的极群压紧,可方便地将极群正负极耳对上梳模的齿缝,烧焊后的极群组能克服自身膨胀的缺陷等问题。但并未解决后续工序即:下槽操作效率低,极群组易受污染等问题。第三份专利号为“201010018109X”名称为“铅酸蓄电池烧焊、下槽一体化生产装置”,不仅可方便地将极群正负极耳对上梳模的齿缝,烧焊后的极群组能克服自身膨胀的缺陷等问题,而且下槽操作效率高,极群组不会被污染。但该装置存在着如下不足:一是将极群压紧的挤推板(中间挤推板)无复位功能,当再次向焊组盒内放极群时,首先要将挤推板复位,然后才能将极群放入焊组盒内,操作麻烦,且影响工作效率;二是压好的极群下槽时,电池壳体要从一个工位流转到另一个工位才能完成,存在着工作效率低的问题;三是将压好的极群推入下方电池槽的动力装置每完成一个动作后,则要用人工将其推开(让出下一步的操作空间),劳动强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可克服现有技术即极群烧焊、下槽一体化装置存在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包括机架,设置于机架上的焊组盒,所述焊组盒的第一侧盒体板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复位装置,与第一侧盒体板平行的第一隔板两端也连接于该导向复位装置,与端盒体板平行的第二隔板、以及端盒体板,其一端分别固联于第二侧盒体板后,依次活动连接第一隔板、第一侧盒体板;
在第一侧盒体板的外侧设置有推动其移动的第一动力装置,在焊组盒上方的机架悬臂上设置有极群组下槽的第二动力装置;
在焊组盒的底部设置有极群组下槽口,下槽口下方设置有电池壳体定位托板,所述定位托板的下方设置有第三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焊组盒设置于机架的操作平台上,所述焊组盒的下槽口设置于操作平台相应位置(焊组盒可以无底板)。
所述导向复位装置由导向杆、套体、复位弹簧构成,所述复位弹簧设置于导向杆与套体之间,所述焊组盒的第一侧盒体板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杆,第一隔板两端固联于套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悬臂通过直立杆连接于机架,悬臂活动连接于直立杆的上端。悬臂上还设置有推动第二动力装置移动的第四动力装置。
所述动力装置为气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一、本实用新型将焊组盒的第一侧盒体板(相当于本申请人另一专利申请中的第一挤推板)活动连接于复位导向装置的导向杆,又将与其平行的第一隔板(相当于第二挤推板)固联于导向装置的套体,并在套体内设置有弹簧,当完成极群压紧的动力装置撤离后,在弹簧作用下,该侧盒体板、以及第一隔板自动复位。
二、本实用新型在一个焊组盒内,通过间隔、轮流在隔腔内放置极群(便于放梳模烧焊),即可将两次压好的极群,先后分别放入焊组盒下方的电池壳体相应槽中,在一个工位就能完成下槽,无需移动电池壳体,工作效率高。
三、本实用新型将推动极群下槽的动力装置设置于可旋转的悬臂上,且在悬臂上设置有该动力装置的推动动力,因此,可以根据设定、或按动按钮实现该动力装置的移动,将焊组盒内的极群推入下方的槽内。不用时,手推悬臂转动90度角,让其移离焊组盒的上方,使下一步骤的操作更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俯视示意图(其中的悬臂逆时针水平旋转90度)。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蓄电池极群自动下槽机,包括机架1,设置于机架1操作平台2上的焊组盒3,所述焊组盒3的第一侧盒体板31的两端活动连接于导向复位装置4的导向杆40(可以在两端设置孔,所述孔套于导向杆),与第一侧盒体板31平行的第一隔板32两端固联于导向杆40所设置的套体41,导向杆与套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天任,未经张天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2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