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44654.9 | 申请日: | 201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81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昌;张来;李斌;张文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文军 |
主分类号: | F28G9/00 | 分类号: | F28G9/00;F28G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凝汽器 清洗 系统 | ||
1.一种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设置在空冷凝汽器(1)侧部,其特征在于,本清洗系统包括横向固定在空冷凝汽器(1)上且相互平行的上导轨(2)和下导轨(3),在上导轨(2)和下导轨(3)之间设有两端分别与上导轨(2)和下导轨(3)滑动连接的爬梯(4),在下导轨(3)与爬梯(4)之间设有能带动爬梯(4)沿着上导轨(2)和下导轨(3)轴向移动的下支承驱动装置(5),在爬梯(4)上固定有与爬梯(4)平行设置且位于爬梯(4)和空冷凝汽器(1)之间的滑杆(6),在滑杆(6)上设有能沿着滑杆(6)轴向移动的喷嘴架(7),在喷嘴架(7)上连接有高压软管(8),在爬梯(4)上还固定有能使高压软管(8)与喷嘴架(7)同步移动的高压软管驱动装置(9),所述的高压软管(8)穿过高压软管驱动装置(9)且能在高压软管驱动装置(9)的作用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软管驱动装置(9)包括固定在爬梯(4)上的箱体(91),在箱体(91)中设有主驱动轮(92),在主驱动轮(92)的上方设有压紧驱动轮(93),所述的压紧驱动轮(93)与压紧装置(94)相联且能在压紧装置(94)的带动下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装置(94)包括固定在箱体(91)上的导向杆(941),在导向杆(941)上设有滑块(942),所述的压紧驱动轮(93)设置在滑块(94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驱动轮(92)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92a),压紧驱动轮(93)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93a),所述的第一弧形凹槽(92a)和第二弧形凹槽(93a)相对置,且当压紧驱动轮(93)压于主驱动轮(92)上时能使第一弧形凹槽(92a)和第二弧形凹槽(93a)形成与高压软管(8)圆周面贴合的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主驱动轮(92)固定在一根穿设于箱体(91)的驱动轴(95)上,所述的压紧驱动轮(93)固定在一根与所述滑块(942)相联的转轴(96)上,所述的驱动轴(95)上固定有第一齿轮(98),所述的转轴(96)上固定有第二齿轮(99),且所述的第一齿轮(98)和第二齿轮(99)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支承驱动装置(5)包括驱动电机(51)和行走轮(52),所述的驱动电机(51)固定在爬梯(4)上,所述的行走轮(52)与驱动电机(51)相联且设置在下导轨(3)上;所述的上导轨(2)上设有上支承装置,该上支承装置包括设置在上导轨(2)上的滚轮(5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软管驱动装置(9)包括固定在爬梯(4)上的箱体(91),在箱体(91)中设有主驱动轮(92),在主驱动轮(92)的上方设有压紧驱动轮(93),所述的压紧驱动轮(93)与压紧装置(94)相联且能在压紧装置(94)的带动下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紧装置(94)包括固定在箱体(91)上的导向杆(941),在导向杆(941)上设有滑块(942),所述的压紧驱动轮(93)设置在滑块(94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驱动轮(92)上设有第一弧形凹槽(92a),压紧驱动轮(93)上设有第二弧形凹槽(93a),所述的第一弧形凹槽(92a)和第二弧形凹槽(93a)相对置,且当压紧驱动轮(93)压于主驱动轮(92)上时能使第一弧形凹槽(92a)和第二弧形凹槽(93a)形成与高压软管(8)圆周面贴合的圆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空冷凝汽器清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驱动轮(92)固定在一根穿设于箱体(91)的驱动 轴(95)上,所述的压紧驱动轮(93)固定在一根与所述滑块(942)相联的转轴(96)上,所述的驱动轴(95)上固定有第一齿轮(98),所述的转轴(96)上固定有第二齿轮(99),且所述的第一齿轮(98)和第二齿轮(99)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文军,未经张文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446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柴油发动机油耗仪
- 下一篇:热交换器的集流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