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前部加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50123.0 | 申请日: | 2010-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江川;李焕浪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4 | 分类号: | B60R1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加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前部加强结构,主要用于汽车正碰时对车辆前舱的保护。
背景技术
汽车自诞生以来,安全性一直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技术指标。随着客户安全意识的提高,汽车安全性成了品牌竞争的焦点。以往的车辆,纵梁内板后段的结构与其周围部件件的配合不够密切,存在大量的薄弱环节,因此在发生正碰时易发生弯曲,使前围板侵入驾驶室的侵入量较大,正碰安全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前部加强结构,该车辆前部加强结构能提高正碰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车辆前部加强结构,包括前防撞梁、纵梁及设置在所述前防撞梁与纵梁之间的吸能盒,所述纵梁包括与吸能盒连接的前段部分以及连接于前段部分后端的后段部分,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内设置有纵梁加强板,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的内侧连接有纵梁内板,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的上方连接有纵梁内桥,所述纵梁内桥具有第一翻边,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翻边叠加连接的第二翻边,所述纵梁加强板的切口与所述纵梁的切口平齐,所述纵梁内板与纵梁的后段部分叠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前防撞梁与吸能盒通过二保焊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前段部分的前端焊接有纵梁前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车辆前部加强结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吸能盒与纵梁前挡板之间的防撞梁后挡板,所述防撞梁后挡板与吸能盒通过二保焊的方式连接,所述防撞梁后挡板与纵梁前挡板通过二保焊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呈U形,其具有底壁、外侧壁及内侧壁,所述纵梁加强板呈U形,所述纵梁加强板焊接在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的U形结构中。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内板在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不与纵梁内桥连接的部位,具有内板底壁及沿内板底壁向上延伸的内板侧壁,内板侧壁向车辆外侧方向弯折形成位于纵梁的后段部分U形结构上方的内板顶壁,所述内板底壁与纵梁的后段部分的底壁叠加连接,所述内板侧壁的部分与纵梁的后段部分的内侧壁叠加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纵梁内板在所述纵梁的后段部分与纵梁内桥连接的位置,具有内板底壁及沿内板底壁向上延伸的内板侧壁,内板侧壁向车辆外侧方向弯折形成与第二翻边叠加连接的第三翻边,所述纵梁内桥具有U形壁、连接在U形壁一侧并与第二翻边叠加连接的第一翻边及连接在U形壁另一侧与纵梁的外侧壁连接的外侧翻边,所述内板底壁与纵梁的后段部分的底壁叠加连接,所述内板侧壁与纵梁的后段部分的内侧壁叠加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前部加强结构,纵梁内板与纵梁的后段部分叠加连接,并且纵梁内板还与纵梁内桥叠加连接,因此,纵梁内板与周围件的配合密切,填补了薄弱环节,减少了变形量,可减弱前围板入侵时对乘员的伤害。并且吸能盒与前防撞梁及防撞梁后挡板均通过二保焊的方式焊接,焊接处没有缝隙,因此可防止脱焊并增加了碰撞时的吸能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前部加强结构纵梁后段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前部加强结构整体结构图;
图4是图3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5是图3沿B-B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所说的内侧、外侧均指车辆的内侧、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5012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员安全气囊的装配结构
- 下一篇:车用电力管理模块及车用电力管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