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踏力感测系统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20164813.1 申请日: 2010-04-16
公开(公告)号: CN201737127U 公开(公告)日: 2011-02-09
发明(设计)人: 许源芳 申请(专利权)人: 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62M6/50 分类号: B62M6/50
代理公司: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代理人: 余长江
地址: 523400 广***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电动 助力 自行车 踏力感测 系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踏力感测系统,特别是指一种安装于中轴的踏力感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的传动系统包含马达作为辅助动力的来源,可以协助骑乘电动自行车的用户以较小的脚踏力完成人车的移动,同时达到运动的效果,符合节能减碳的新主张。为了能配合路面状况实施调整马达输出的动力,可在踏力传递路经上设置一踏力感测装置,这样就可以感测出用户的踏力值,并能够将感测出的踏力值的结果输出给马达,由马达控制器自动调整输出的动力,来减轻用户的踏力。

现有技术中具有踏力感测功能的电动自行车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单纯的开关控制,当踏力大于或者小于某一值时,就会将结果输出给马达,由马达输出相应的动力;还有一类是设计专门的踏力感测结构,用于感测踏力值,实时调整马达的动力输出值。但是只采用单纯的开关控制无法满足用户对不同路况的需求,而现有技术中有很多电动助力自行车采用的踏力感测系统,又过于复杂,造价较高,参见TW495028的专利文献,该专利踏力感测机构的感测原理为将中轴扭力推动架构于齿盘上的弹性钢板,弹性钢板再压动变形放大器上的应变计产生讯号,所述讯号传递装置为一组装设于中轴上的接触棒与转向单元,该专利踏力感测机构的设计属于五通轴专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兼容传统结构的电动自行车,并且踏力感测机构结构还是不够简洁,需要有一种兼容性更强,结构更简洁的踏力感测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具有兼容性的踏力感测装置。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的踏力感测系统,包括中轴、链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扭力套筒,一端套接并固定在中轴上,另一端与中轴之间留有空隙;

一传动套筒,套设在中轴上,一端固定在扭力套筒,另一端穿过链盘与链盘固定连接;

一应变计,设置在扭力套筒上,用于感测扭力套筒变形量的大小;

一导电环组,一端与扭力套筒固定结合,一端与车架固定结合;

一信号放大电路,固定在扭力套筒上,将放大的信号通过导电环组送至控制电路。

所述扭力套筒与中轴通过键槽方式固定在一起。

所述传动套筒与扭力套筒通过键槽或者通过螺纹固定在一起。

所述应变计与扭力套筒粘合在一起。

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一组运算放大回路,将应变计信号放大通过导电环组送入控制电路。

所述导电环组一端包括三个铜环以旋转内圈方式与扭力套筒固定结合,另一端包括三个碳刷,以固定外圈方式与车架固定结合,所述铜环与碳刷之间保持压力接触。

所述三个铜环端分别连接一条讯号线,所述讯号线与放大器连接;所述三个碳刷分别连接一条讯号线,所述讯号线与马达控制器连接。

所述传动套筒与链盘通过键槽或者螺纹方式固定在一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技术效果是:

1、结构更为简单,通过一个扭力套筒获得踏力;

2、有更好的兼容性,同样适用传统中轴结构的电动自行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其中:1-踏板;2-链轮齿盘;3-中轴;4-传动套筒;5-电极环;6-碳刷固定器;7-碳刷;8-应变计;9-放大器;10-扭力套筒;11-电极环固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扭力套筒10、传动套筒4、应变计8和信号放大电路和导电环组,所述的信号放大电路包括一传统的放大回路-放大器9,所述导电环组包括电极环5、碳刷固定器6、碳刷7;所述的扭力套筒10套接在中轴3上,与中轴3通过键槽方式固定在一起,扭力套筒10用来传递由脚踏板1受力传送至中轴3的扭力,该扭力经由传动套筒4再传送至驱动链盘2,带动车轮向前行走,踏板1踏力的大小与扭力套筒10的扭变形成正比例关系,所述传动套筒4与扭力套筒10通过键槽方式或者通过螺纹方式固定在一起。所述导电环组,一端以旋转内圈方式与扭力套筒固定结合,另一端以固定外圈方式与车架固定结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未经美尔顿车业(东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6481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