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73035.2 | 申请日: | 2010-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61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安 |
主分类号: | F02B53/02 | 分类号: | F02B53/02;F02B55/02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地址: | 45488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门 式正圆 发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发动机,尤其涉及一种多腔闸门式发动机。
背景技术
现今市场上的发动机大多为活塞往复式发动机,飞机使用的为涡轮式发动机,而另一种形式的转子发动机虽然早已出现,但都因构思不合理,制造困难,成本高,震动大,浪费油,尾气不达标,没有市场化,实际上转子发动机在发动机市场上还是个空白,没有真正用到实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因体积大,重量大,震动大,转速低,功率小等原因多用在汽车上,涡轮式发动机因产生高温高速气体,而多用在飞机上,再一就是动力输出低,耗油高,无法作为其它的动力机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包括圆柱体的筒体,筒体两端设置有密封盖,筒体中心轴向上设置有输出轴,筒体内的输出轴上设置有转子,转子上设置有等分的凸起,转子上的凸起将筒体分为多个相等的密封腔体,转子在腔体内做圆周运动,筒体内侧设置有与凸起相对应的闸门和闸门槽,闸门和闸门槽之间设置有扭簧,筒体上设置有与密封腔体相对应的高压进气孔、喷油嘴火花塞以及排气孔。
所述的转子两端设有密封柱,密封柱上设有密封圈。
所述转子上的凸起为两个,转子呈椭圆柱体,凸起将筒体分成两个相等的密封腔体,闸门一端铰接在筒体内侧,闸门另一端与转子紧密接触,高压进气孔、喷油嘴火花塞设置在闸门一侧,排气孔设置在闸门另一侧,闸门径向上设置有排气槽。
所述转子的凸起为三个,凸起将筒体分成三个相等的密封腔体,闸门一端铰接在筒体内侧,闸门另一端与转子紧密接触,高压进气孔、喷油嘴火花塞设置在闸门一侧,排气孔设置在闸门另一侧,闸门径向上设置有排气槽。
所述转子的凸起为四个,凸起将筒体分成四个相等的密封腔体,闸门一端铰接在筒体内侧,闸门另一端与转子紧密接触,高压进气孔、喷油嘴火花塞设置在闸门一侧,排气孔设置在闸门另一侧,闸门径向上设置有排气槽。
所述转子的凸起为五个,凸起将筒体分成五个相等的密封腔体,闸门一端铰接在筒体内侧,闸门另一端与转子紧密接触,高压进气孔、喷油嘴火花塞设置在闸门一侧,排气孔设置在闸门另一侧,闸门径向上设置有排气槽。
所述闸门一端设置有孔并通过于孔相对应的封闭压紧轴铰接在筒体上,封闭压紧轴通过调节螺丝和固定在筒体内的拉紧轴相连。
所述的筒体为两层,内层筒体为耐磨不锈钢制成,外层筒体为水冷结构。
本实用新型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填补了转子发动机的空白。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的意义在于采用了一种闸门的形式的来使发动机平稳运转,闸门为用于连接发动机转子和发动机腔体内侧之间的一种隔板,闸门只允许转子通过而不允许气体通过,闸门的设计必需附和转子的高速运转,而转子的设计又必需附和闸门的上下角运动,闸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的,但作用都是相同的,有了闸门就可实现正圆运转,并根据需要可增加多个腔体(但设置过多的腔体会使腔体变小,直径较大的多腔闸门式正圆机设置多个腔体有利于发动机运转平稳)。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结构非常简单,除了转子的运转外,整个主机就只有闸门的上下角运动,不会产生震动,动力由转子直接向外输出,由于是无震动的正圆运转,就为多腔闸门式正圆机的高速运转打下基础,转子的凸起部位与腔体内侧的接触始终是相切的,这样封闭就变得容易,选用带粘性的润滑剂对密封更有利。一种简易压簧式的闸门能使发动机变得很微小,可用在小型飞行器上,总之,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体积小,重量轻,耗材少,功率大,成本低,这些所有的特性,非常适用于飞机,汽车,船,微型飞行器和其它机器上。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和活塞往复式发动机还有个区别就是:往复式四冲程发动机每转两圈只有一次点火,而二腔室多腔闸门式正圆发动机每转一圈有四次点火,点火爆发次数是往复式发动机的八倍,功率之大可想而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性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安,未经杨志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7303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