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检测仪有效
申请号: | 201020193470.1 | 申请日: | 2010-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67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陈子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子康 |
主分类号: | B61K9/04 | 分类号: | B61K9/04;B61L1/16;G01R19/00;G01R27/02;G01H1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1126 | 代理人: | 张宗禄 |
地址: | 610061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车辆 车轮 传感器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仪器检测工具,具体涉及一种专用于铁路运行车辆轴位信号采集的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检测仪。
背景技术
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是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轨边设备中,卡在钢轨内侧的关键部件,它需要向相应设备传递通过列车车速、轴数、轴距和辆数等至关重要的关键数据,因其工作条件和环境很恶劣,所以对车轮传感器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十分必要。现有操作中对在用车轮传感器进行维护和检测时,除物理尺寸核定和紧固工具外,还需断开传感器与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的连接线路,利用兆欧表、毫伏表、示波器、电笔等多种仪器仪表检测,无论在携行或运用中,都非常不方便,使检测过程复杂,耗时耗力,给现场工作人员增加很大的工作量;存在判断误差,如果检测时遇列车通过,要随身带走这么多工具,既影响快速撤离,又因为不能及时连接检测时断开的线路而造成对通过列车的漏检,从而对列车安全造成隐患;检测时需要220V供电,使用三芯电源线且需良好接地,而在现场,仅在轨边箱有一个2芯插孔可提供220V交流电,且无接地端,造成用电不便,给测试仪器带来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探测站没有轨边箱,用电时必须从室内引出220V电源,操作更复杂且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操作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检测仪,该检测仪高度集成,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检测操作简单快捷,时间短,精确度高,遇列车通过时,既不影响现场人员的撤离,又保证对通过列车的不间断探测,从根本上方便现场运用和维护人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铁路车辆车轮传感器检测仪,包括:
电源,为检测仪供电;
微处理器,检测仪的核心,用于数据处理及存储;
输出幅度测试单元,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检测车轮传感器的输出幅度;
绝缘强度测试和内阻测试单元,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检测车轮传感器的绝缘强度和内阻;
噪声测试单元,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检测车轮传感器的静态噪音;
顶部极性测试单元,与微处理器相连,用于检测车轮传感器的磁极性,即N极或S极;
接口单元,分别与微处理器、输出幅度测试单元、绝缘强度测试和内阻测试单元、噪声测试单元、顶部极性测试单元及显示单元相连,用于接收各测试单元的测试数据,并通过显示单元显示测试结果;
显示单元,与接口单元相连,用于同步显示各项指标的测试结果。
所述输出幅度测试单元采用集成峰值电压表;所述绝缘强度测试和内阻测试单元采用集成兆欧表;所述噪声测试单元采用宽频带放大器;所述顶部极性测试单元采用线性霍尔元件;所述显示单元为LCD数码显示器;所述电源为可充电锂电池;检测仪配备有USB接口和RS232串口;外壳采用铝合金。
与现有操作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1)、由于本实用新型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高度集成了专门对在用车轮传感器进行综合检测的全部各类仪器仪表相应功能,体积和重量与常用计数器相当,可见其体积小,重量轻,小巧玲珑,携带方便。
(2)、与该检测仪相连的是在线测试夹,测试夹与线路接线盒夹紧后,线路自然断开。所以具体检测时,无需使用多种仪器,无需寻找外部供电电源,也无需断线,每种功能的检测只需按动相应按钮,就可以从显示窗口直接读取相应指标,同时数据可存储并提供输出打印接口。测试操作非常简单、快捷,时间短,而且精确度高。
(3)、如检测时遇列车通过,检测人员只要随手拿走小巧玲珑的检测仪,就可马上离开。拿走检测仪时必定要取下在线测试夹,测试夹的移开使电气线路自动闭合,这样,既不影响现场人员的撤离,又保证对通过列车的不间断探测,从根本上方便了现场运用和维护人员。
(4)、采用全金属外壳,耐用且抗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框图
图3为模拟轮控制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附图及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子康,未经陈子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34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