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194827.8 | 申请日: | 2010-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41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万水明;孔令彬;王海林;刘强;马芳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张向飞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车身 行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车身,特别是一种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轿车来说,NVH(噪声、振动和舒适性)性能是衡量档次和品牌的重要标准之一,成为各品牌车型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整车的NVH性能可通过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两种方式来提升,在被动控制方面,由于车身结构改动的难度较大,所以具有NVH作用(吸音、隔音、减振、密封)的材料的应用较多,操作相对简单和必要。
从车身的结构上分析,焊接完成后的车身侧围上存在一些封闭的箱体加强梁结构,即所谓的“旁路空腔结构”。如车身中的前柱、中柱、后柱、顶柱、底柱,上都具有空腔且空腔相互连通。空腔除了会传递车外噪音,如发动机噪音、排气管噪音、风噪和胎噪外,当汽车高速行驶时,这些空腔中还会形成高速气流场,由此产生空腔噪声和振动,造成车内语音清晰度降低,整车车内NVH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减少车身行腔内空气传播噪声,提高整车车内NVH性能的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其特征在于,本降噪结构包括位于行腔内能够阻断空气在车身行腔内传递的若干个隔块,所述的隔块与行腔壁相固连。
汽车车身行腔结构是一条连接车外和车内的一条声学通道,外部噪声通过该通道传入车内,影响到车内噪声水平。本降噪结构从声学传递路径角度出发,在汽车车身行腔结构不同部位中加入隔块,以阻断空气在车身行腔内部传递,减小空气传播噪声,同时也可加强车身行腔局部刚度。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中,所述的前柱下端部处的行腔、中柱下端部处的行腔、顶柱中部处的行腔、底柱中部处的行腔上均设有上述的隔块。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中,所述的后柱下端部处的行腔、顶柱前端部处的行腔上也设有隔块。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中,所述的底柱中部处的行腔设有两个隔块且两个隔块分别位于中柱的两侧。
在上述的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中,所述的隔块采用发泡材料制成。在汽车车身行腔结构中加入发泡材料,控制其发泡率,便能够阻断空气在车身行腔内部传递,同时该隔块便粘接在行腔壁上,由此隔块采用发泡材料具有降噪性能高且安装方便的优点。发泡材料可以选用PV或聚氨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中的隔块有效的阻断空气在车身行腔内部传递,切断声学传递路径,从而降低了车内噪声水平,提升了车内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柱;2、中柱;3、后柱;4、顶柱;5、底柱;6、隔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汽车车身内具有行腔;汽车车身包括前柱1、中柱2、后柱3、顶柱4、底柱5;汽车车身行腔的降噪结构包括位于行腔内的隔块6。
具体来说,前柱1下端部处的行腔、中柱2下端部处的行腔、顶柱4中部处的行腔、顶柱4前端部处的行腔、后柱3下端部处的行腔上均设有隔块6。顶柱4中部处的行腔上的隔块6位于中柱2和顶柱4连接处的前侧。在底柱5中部处的行腔上还设有两个隔块6且两个隔块6分别位于中柱2和底柱5连接处的两侧。
隔块6采用发泡材料制成,发泡材料可以选用PV或聚氨酯。在汽车车身行腔结构上述部位中均加入发泡材料,控制其发泡率,发泡材料硬化后形成隔块6且粘接在行腔壁上。同时,隔块6有效的阻断空气在车身行腔内部传递,切断声学传递路径,从而降低了车内噪声水平,提升了车内NVH性能,也可加强车身行腔局部刚度。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前柱1;中柱2;后柱3;顶柱4;底柱5;隔块6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1948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压马达编码器安装机构
- 下一篇:自动直管法兰焊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