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窗结构改进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0806.2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丽心 |
主分类号: | E05F11/10 | 分类号: | E05F11/10;E05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张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窗 结构 改进 | ||
1.一种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是在活动门窗的框体一侧直框杆的前壁表面设置一握把,该握把具有一空心状朝前凸出造型面的握把体,以构成后面内凹区,该握把体造型面延伸出上、下端缘与左、右侧缘,以朝后靠置于直框杆的前壁,该握把体与直框杆的前壁彼此构成一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各与直框杆的前壁彼此构成一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的前壁两侧各设为直导角,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与相对直导角彼此设有横向定位的对应接触面,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的前壁两侧各设有一直导条,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与相对直导条彼此设有横向定位的对应接触面,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的前壁两侧各设有一直导沟,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接触相对直导沟,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的前壁设有一直凹沟槽及其两侧槽壁,该握把体的左、右侧缘接触直凹沟槽的两侧槽壁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的前壁表面与握把体后面设有彼此配合的直导沟与相对直导条,以构成直状对接部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6或7所述的门窗结构改进,其特征在于:该直框杆设为挤型杆体,具有相对前、后壁与左、右壁,该直框杆的前后壁设有多个相对的通孔、固定孔,该握把体的内凹区设有相对固定部及其多个螺孔,多个螺栓经由后壁的通孔及前壁的固定孔穿出,以锁接固定握把体的相对螺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丽心,未经潘丽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08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H探头的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浓度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