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窗结构改进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00806.2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8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心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丽心 |
主分类号: | E05F11/10 | 分类号: | E05F11/10;E05F11/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张硕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门窗 结构 改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窗结构改进,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门窗活动框体的直框杆组合握把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金属门及金属窗通常必需同时具备启闭、隔音、采光及通风等多种功能。在图1所示的公知金属窗横断面结构图中,该金属窗在窗框架90内设有内外两扇活动窗框91、92,以及一最外侧的活动纱窗93。其中,在内外两扇活动窗框91、92的一侧直杆94、95能够彼此重叠定位,以控制内外扇活动窗框91、92进行关闭。当操作开窗时,单手握住直杆94的握把框杆96,即可横向移动内扇活动窗框91。
但是公知金属窗的握把框杆96与直杆94采用金属挤型杆体一体制成,以致握把框杆96的造型设计相对受到限制,并且无法搭配现有把手组件构成立体造型面,而影响到金属窗价值感。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与缺陷,即为相关门窗业者所急欲研究发展的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门窗结构改进,其门窗握把组合安装更方便确实可靠,避免松动,并且握把配合门窗直框杆构成外凸立体造型面,增进门窗产品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门窗结构改进,是在活动门窗的框体一侧直框杆的前壁表面设置一握把,该握把具有一空心状朝前凸出造型面的握把体,以构成后面内凹区,该握把体造型面延伸出上、下端缘与左、右侧缘,以朝后靠置于直框杆的前壁,该握把体与直框杆的前壁彼此构成一纵向引导且横向定位的直状对接部位。
在较佳实施例中,该直框杆的前壁设有两侧直导角、直导条、直导沟或直凹沟槽,以相对接触握把体的左、右侧缘,而共同构成直状对接部位。
在较佳实施例中,该直框杆设为挤型杆体,具有相对前、后壁与左、右壁,该直框杆的前后壁设有多个相对的通孔、固定孔,该握把体的内凹区设有相对固定部及其多个螺孔,多个螺栓经由后壁的通孔及前壁的固定孔穿出,以锁接固定握把体的相对螺孔。
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金属门窗握把组合安装更方便确实可靠,避免松动,并且握把配合门窗直框杆构成外凸立体造型面,增进门窗产品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公知的金属窗横断面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门窗握把的立体放大图;
图4为图3门窗握把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图4握把的立体图;
图6为图4门窗握把的分解剖视图;
图7我图6门窗握把的组立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门窗握把使用状态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门窗 11框体 12直框杆
13直框杆 14横框杆 15横框杆
16玻璃 17交叉杆架
121前壁 122后壁 123左壁
124右壁 125直导角 126直导条
127直导沟 128直凹沟槽 129直导沟
1211固定孔 1221通孔 1281槽壁
2握把 21握把体 22上端缘
23下端缘 24左侧缘 25右侧缘
26内凹区 27直状对接部位 28直导条
211固定部 212螺孔 213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首先,请参阅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握把2主要适用于活动门窗1中的金属窗及/或金属门,如图所示,活动门窗1的矩型框体11由左右两侧直框杆12、13与上下两侧横框杆14、15组接构成,以结合玻璃16与交叉杆架17,并且各直框杆12、13与横框杆14、15皆设为金属挤型杆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丽心,未经潘丽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008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pH探头的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浓度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