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防滑和定位结构的汽车减振器弹簧隔振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0854.6 | 申请日: | 2010-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2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胡思明;李书福;杨健;赵福全;何伟;余见山;刘巍;陈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00 | 分类号: | F16F7/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7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防滑 定位 结构 汽车 减振器 弹簧 隔振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减振器的弹簧隔振垫。
背景技术
安装于汽车悬架支柱总成中的汽车减振器不仅使乘坐汽车舒适,还能降低汽车零部件因震动而损坏的几率,而正确可靠地安装减振器,与合理设计相关零件例如减振器弹簧隔振垫的结构密不可分。
现有的汽车悬架支柱总成装配过程中,将减振器弹簧装上隔振垫需手动安装调整,且在螺母拧紧过程中会导致橡胶制成的隔振垫产生移位,导致装配效果不佳,并且浪费工时;因为弹簧受螺母拧动时的不均等的侧向滑动摩擦力作用,会对弹簧隔振垫产生滑移作用,由于弹簧座作为支承,只有贴合面而无固定定位结构,导致隔振垫在安装时容易滑出,并且弹簧易滑移串位,不仅影响弹簧效能的发挥,还会造成弹簧隔振垫在使用中早期破损。
例如中国专利号ZL200410093276 .5,名称为带有弹簧防滑橡胶垫座的避震器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带有弹簧防滑橡胶垫座的避震器。它主要由底座、顶座、弹簧固定座和弹簧组成,其特点在于:底座上固定有弹簧防滑橡胶垫座,弹簧置于弹簧防滑橡胶垫座内。这种装置通过增设橡胶垫以防滑,但是这种装置在安装时由于橡胶垫并无定位结构,很容易造成橡胶垫卷曲偏移,影响安装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弹簧隔振垫不能阻止弹簧滑移串位和弹簧垫卷曲偏移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防滑和定位结构的减振器弹簧隔振垫装置,使减振器安装正确可靠,而且操作简便,效率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具有防滑和定位结构的汽车减振器弹簧隔振垫装置,包括上弹簧座、上隔振垫、下弹簧座、下隔振垫,所述上弹簧座的圆盘周围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在上隔振垫的上面设有至少两个与上弹簧座的圆盘周围设有的通孔适配的凸棒;所述下弹簧座的圆盘周围设有至少两个通孔,在下隔振垫的上面设有至少两个与下弹簧座的圆盘周围设有的通孔适配的凸棒;在上隔振垫的下面和下隔振垫的上面各设有可与弹簧端面贴合的圆环面;在上弹簧座、上隔振垫、下弹簧座、下隔振垫的中心部位各设有与汽车悬架支柱配合的通孔。
所述在上隔振垫下面和下隔振垫上面设有的凸棒,其形状为端部设有倒角的圆柱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在上隔振垫下面和下隔振垫上面设有的凸棒,其形状为圆锥形的结构,这种结构能使装配时顺利导入弹簧座上与之相配的通孔,而且圆锥形凸棒的大端可以与孔实现过盈配合,更能提高弹簧隔振垫的紧固和定位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上、下弹簧座上的通孔和上、下隔振垫上的凸棒的数量为3个。
作为优选,所述上、下弹簧座上的通孔和上、下隔振垫上的凸棒的位置,按均布设置;均布设置可以使安装时对位容易,提高安装效率。
作为进一步优选,在下隔振垫的上面的圆环面上设有用于确定弹簧螺旋端点起始角度的凸肩;所述下弹簧座上的通孔和下隔振垫上的凸棒的位置,根据所述凸肩的位置偏转45°~90°角度开始设置。根据减振器对弹簧螺旋端点起始角度的要求而设置所述凸棒和通孔位置,使得只有满足弹簧隔振垫凸棒设置角度的弹簧座孔位才能够装配,因之可以准确定位弹簧的起始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避免弹簧在装配过程中滑移串位,减少弹簧隔振垫的卷曲偏移,避免弹簧隔振垫早期破损;
2.定位可靠,操作简便;
3.提高悬架支柱总成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弹簧座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上隔振垫侧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08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