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架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31166.1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94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贾秉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贾秉成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B62D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 |
地址: | 276017 山东省临沂高***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架 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客车骨架结构的车架部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客车骨架结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非承载式。汽车有刚性车架,又称底盘大梁架。车身本体悬置于车架上,用弹性元件联接,主要靠车架承重,车身不参与受力。这种非承载式车身比较笨重,质量大,汽车质心高,高速行驶稳定性较差。
第二种,半承载式。半承载式车身的汽车没有刚性大梁架,只是加强了前围,侧围,后围,底架等部位,车身和底架共同组成了车身本体的刚性空间结构。这种半承载式,车身只是部分参与受力,质量比非承载式车身稍小。
第三种,采用巨型钢管焊接而成的全承载式车身结构。该全承载式车身结构虽然质量比前两种小,但还不能有效的大幅度降低车身重量。
以上三种结构均为钢制结构,整车重量大,导致承载能力下降,客车能耗偏高,再有钢骨架容易生锈,即使磷化处理过的骨架寿命也不过8年左右,而且生锈后不能回收利用。磷化液中的磷是一种剧毒物质,矩型钢管上所喷的防锈漆也有毒性,二者均严重污染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铝合金或镁合金型材部件来替代目前客车的钢制骨架型材,在保证整车刚度需要的同时,大幅度降低车身的重量,并且不易腐蚀,延长骨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架部件,该部件本体为带有至少一个平面管壁的中空管状结构,上述至少一个平面管壁为第一平面管壁,沿所述第一平面管壁向两侧分别延展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所述车架部件材料为铝合金或镁合金。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替代传统钢制材料,大幅延长了车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采用中空管状结构设计从而大幅降低了采用此种车架部件的车体骨架的重量,对于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而言其重量不到传统车架结构中钢管重量的一半,公开号为US6598923B2、US2072804A的专利以及李阳在2009年第1期的《客车技术与研究》中发表的《客车车身轻量化技术探讨》,均没有公开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重量不到传统车架结构中钢管重量的一半这一技术特征;因采用此种车架部件的车体骨架重量的大幅下降,降低了汽车使用中的油耗,节约了汽车的使用成本;并且铝合金或镁合金材料可防止对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的锈蚀,当整车报废后,还可回收利用。第一平面管壁向两侧延展形成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增加了该中空管状结构的强度,使其更加抗弯、抗扭,翻边也便于该车架部件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的宽度等于第二翻边的宽度。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将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设置成相等宽度,便于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的制造和组装。
进一步,所述管状结构的截面为方形。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与其他部件的匹配和连接。
进一步,与第一平面管壁对称设置的第四平面管壁向两侧延展形成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的强度,防止其因受力过度而弯曲。
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第三翻边和第四翻边的宽度均相等。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的制造,以及与其他部件的匹配和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上分别设有铆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上设置的铆孔便于本车架部件与其他部件之间的铆接,从而增强其结合力。
进一步,连接第一平面管壁和第四平面管壁的第二平面管壁和第三平面管壁分别设有铆孔。
进一步,所述方形管状结构中设有支撑筋。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支撑筋进一步增强了本实用新型车架部件的强度,使得其不易被扭曲或弯曲。
进一步,所述支撑筋与第一平面管壁的连接处为三角形中空结构,和/或所述支撑筋与第四平面管壁的连接处为三角形中空结构。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支撑筋与第一平面管壁以及支撑筋与第四平面管壁连接更加稳固,并且中空的结构更加节省材料。
进一步,所述第一翻边与管壁连接的拐角为圆角,所述第二翻边与管壁连接的拐角为圆角。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防止当车架扭转时,第五拐角以及第六拐角因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纹。
进一步,所述第三翻边与管壁连接的拐角为圆角,所述第四翻边与管壁连接的拐角为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贾秉成,未经贾秉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311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用途的摩托车零部件
- 下一篇:索道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