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排量摩托车前轮毂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2773.8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7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30 |
发明(设计)人: | 龚凌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凌宣 |
主分类号: | B60B1/00 | 分类号: | B60B1/00;B60B2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0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量 摩托 车前 轮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大排量摩托车的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大排量摩托车前轮毂。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175型摩托车的前轮毂产品结构复杂,但适用车型有限,且强度不高。两轮盘在连接时,由于加强筋结构不合理,导致运转时强度较低,同时降低了两辐条盘结构强度,轴套抗扭转强度较低,而且,在装配时所用辐条的弯头角度较小,易出现辐条弯子断裂情况,影响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排量摩托车前轮毂,它的辐条孔与辐条盘采用斜面结构设计,使产品结构更简单,使用车型更广,强度更高;改变了小弯径辐条,使现在辐条角度增大,杜绝了辐条弯子断裂情况。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辐条盘1、辐条孔2、碟刹盘安装孔5、B端轴承安装孔6、衬套7、油封安装孔8、A端轴承安装孔9,它还包含B端加强筋3、A端加强筋4、连接轮盘加强筋10;辐条孔2均匀地交错设置在辐条盘1上,碟刹盘安装孔5均匀地设置在A端辐条盘1的外沿,B端轴承安装孔6通过数道B端加强筋3与B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A端轴承安装孔9通过数道A端加强筋4与A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数道连接轮盘加强筋10设置在两辐条盘1的中间含口处。
所述的A、B两端的辐条孔2与辐条盘1采用斜面结构设计,其倾斜角度为27°;使产品结构更简单,使用车型更广,强度更高。
所述的连接轮盘加强筋10采用横向叶片拉伸式与两端相连接,提高了运转时强度,同时提高了两辐条盘结构强度。
所述的B端轴承安装孔6通过数道B端加强筋3与B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A端轴承安装孔9通过数道A端加强筋4与A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其中,B端加强筋3中的3a、3b和A端加强筋4中的4a、4b分别与中间含口处的两根连接轮盘加强筋10连接,使其轴套抗扭转强度更高,极大的增强了与轮毂中心部位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改变了小弯径辐条,即装配时所用辐条的弯头角度较大,杜绝了辐条弯子断裂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辐条孔与辐条盘采用斜面结构设计,使产品结构更简单,使用车型更广,强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B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A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B向剖视图,
图5为图3的E-E向剖视图,
图6为图3的D-D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6,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包含辐条盘1、辐条孔2、碟刹盘安装孔5、B端轴承安装孔6、衬套7、油封安装孔8、A端轴承安装孔9,它还包含B端加强筋3、A端加强筋4、连接轮盘加强筋10;辐条孔2均匀地交错设置在辐条盘1上,碟刹盘安装孔5均匀地设置在A端辐条盘1的外沿,B端轴承安装孔6通过数道B端加强筋3与B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A端轴承安装孔9通过数道A端加强筋4与A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数道连接轮盘加强筋10设置在两辐条盘1的中间含口处。
所述的A、B两端的辐条孔2与辐条盘1采用斜面结构设计,其倾斜角度为27°;使产品结构更简单,使用车型更广,强度更高。
所述的连接轮盘加强筋10采用横向叶片拉伸式与两端相连接,提高了运转时强度,同时提高了两辐条盘结构强度。
所述的B端轴承安装孔6通过数道B端加强筋3与B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A端轴承安装孔9通过数道A端加强筋4与A端辐条盘1的紧密连接,其中,B端加强筋3中的3a、3b和A端加强筋4中的4a、4b分别与中间含口处的两根连接轮盘加强筋10连接,使其轴套抗扭转强度更高,极大的增强了与轮毂中心部位与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本具体实施方式改变了小弯径辐条,即装配时所用辐条的弯头角度较大,杜绝了辐条弯子断裂情况。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辐条孔与辐条盘采用斜面结构设计,使产品结构更简单,使用车型更广,强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凌宣,未经龚凌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277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