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20243502.4 | 申请日: | 2010-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94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邓忠良;马金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忠良 |
主分类号: | A61F2/44 | 分类号: | A61F2/44;A61L27/18;A61L2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1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吸收 融合 | ||
1.一种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由均为新月形的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依次重叠形成,所述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中相邻的两片在接触面上设置有与新月形轮廓弯曲方向相同的弧形凸台和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凸台沿弧形方向插入弧形凹槽并与之滑动配合,所述顶盖(5)由可被椎体终板吸收的聚合材料制成,所述顶盖(5)的上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所述底片(2)的下表面与椎体终板自然曲度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的上表面设置有齿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锯形齿(5b),所述底片(3)下表面设置有齿尖朝向植入方向相反一方的锯形齿(3b)。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片(2)的弧形凸台(2a)中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2c),所述通孔(2c)中设置有同植入方向相反的一端与孔壁相连并沿弧形方向延伸的舌形齿(2b),下层中间片(2)的舌形齿(2b)向上翘起卡在相邻的上层中间片(2)的通孔(2c)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1)的弧形凹槽(1a)中设置有与舌形齿(2b)适配的凹坑(1b)。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的弹性模量为2.0-5.0Mp。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表面均匀分布有直径为90μm-200μm的通孔(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由硫酸钙/氨基酸聚合物制成,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由不可降解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使用时浸泡或注射有骨形态发生蛋白干细胞或促进植骨融合的细胞因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创组合式可吸收椎间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顶片(1)、中间片(2)和底片(3)的新月形轮廓线在连接处圆滑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忠良,未经邓忠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4350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