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8033.3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李久学;李辉;李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辉;李立 |
主分类号: | B60R16/02 | 分类号: | B60R16/02;B60K1/04;B60H1/00;H01M10/42;H01M10/50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管理 系统 | ||
1.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度传感器,用来采集电动汽车内产生温度升降的部件温度;升降温装置,用来产生热源和冷源输送给需要升温或降温的部件,升降温装置通过控制开关与中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连接;中央处理单元,用来接收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进行处理计算并输出控制信号给升降温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温装置包括带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的温控液体盒,温控液体盒上方设有散热体,温控液体盒与散热体之间设有金属板,金属板与温控液体盒和散热体之间分别设有半导体温差模块,半导体温差模块串联后通过控制开关与直流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池组内,升降温装置的进液口与出液口通过管道和电池组循环泵分别与液体输出管道和液体输入管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用来设置在电机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第三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电机控制器处,升降温装置的进液口与出液口通过管道和电机控制器循环泵分别与电机控制器的冷却水出口和入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传感器还包括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四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车厢内,车厢内还设置有制冷器和制暖器,升降温装置的进液口与出液口通过管道与制冷循环泵分别与制冷器的出口和入口连接,升降温装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通过管道和制暖循环泵分别与制暖器的出口和入口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6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设置在温控电池盒内,温控电池盒包括上端开口的外壳,外壳的开口处设有盖板,盖板上部设有正极柱和负极柱及检测线端子,检测线端子即电池组的温度检测输出端、电池的正极、负极端;盖板下部设有与正极柱和负极柱相连的极耳连接件;外壳的两侧端面上且垂直于盖板所在平面上设有多个液体流通孔,液体输入管道和液体输出管道分别与液体流通孔的两端相通,且液体输入管道和液体输出管道通过管道和电池组循环泵分别与升降温装置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液体输入管道和液体输出管道上设有相连通的堵头,堵头封堵在液体流通孔的上端和下端;所述液体流通孔、液体输入管道和液体输出管道的内壁上沿长度方向设有圆弧状凸起;所述外壳底部可拆卸设置有底座,底座两侧设有圆弧状凹槽,凹槽与两侧的液体输入管道或/和液体输出管道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金属板与温控液体盒之间的半导体温差模块和金属板与盒式散热体之间的半导体温差模块的热面或冷面朝向一致;所述温控液体盒和盒式散热体内部设有散热筋,盒式散热体一端设有散热风扇;所述温控液体盒外表面还设有绝热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有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检测端分别与电池的正负端并接和串接,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分别通过信号放大转换电路与中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入端还与电动车的充电开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辉;李立,未经李辉;李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8033.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阀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挂断来电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