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虹吸设备及燃料储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59782.8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09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P·D·瓦尔科夫斯基;V·K·米尔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1 | 分类号: | B60K15/01;B60K15/0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厉锦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设备 燃料 储存 系统 | ||
1.一种用于燃料储存系统(20)的防虹吸设备(32),该防虹吸设备(32)包括:
环形体(34),其与一纵向轴线(36)同心并限定一内部开口(38);和
至少一个肋板(40),其横跨所述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并沿所述纵向轴线(36)背离环形体(34)地延伸一深度;
其中,所述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限定一直径(54),且所述环形体(34)抵接管(28,30)的一端,所述管(28,30)的内径(56)基本等于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的直径(54),从而使得环形体(34)将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支撑于所述管(28,30)的内部而不显著地缩窄所述管(28,30)的内径(56),从而使在加注过程中通过所述管(28,30)的流体压降最小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设备(3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从所述环形体(34)延伸至末端边缘(42),其中当从一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36)方向观察时,所述末端边缘(42)限定一半圆形孔口(44)。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虹吸设备(32),其特征在于,当从一垂直于所述纵向轴线(36)、并垂直于所述半圆形孔口(44)的方向观察时,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的横截面限定一机翼形的形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虹吸设备(3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的机翼形形状包括第一边缘(46)、第二边缘(48)和位于第一边缘(46)与第二边缘(48)之间的中间部分(50),其中所述第一边缘(46)和第二边缘(48)的厚度范围是0.5mm至1.0mm,所述中间部 分(50)的厚度范围是0.75mm至1.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虹吸设备(32),还包括至少一个从所述环形体(34)向内延伸入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中的突起(5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虹吸设备(3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突起(52)包括四个突起(52a,52b,52c,52d),其中第一突起(52a)和第二突起(52b)相对于第三突起(52c)和第四突起(52d)位于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的相对侧。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虹吸设备(32),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和所述至少一个突起(52)相互配合,以防止外径至少为5.0mm的物体通过所述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虹吸设备(32),其特征在于,仅仅是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和所述至少一个突起(52)位于由所述管(28,30)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内,而所述环形体(34)位于由所述管(28,30)限定的流体流动路径之外。
9.一种车辆的燃料储存系统(20),所述燃料储存系统(20)包括:
燃料箱(22),其限定一入口(24);
止回阀(26),其与所述燃料箱(22)联接、与所述燃料箱(22)的入口(24)流体流通、并包括一入口管(28),所述止回阀(26)构造成允许燃料流入所述燃料箱(22)并防止燃料流出燃料箱(22);
燃料输入管(30),其与所述止回阀(26)联接;和
防虹吸设备(32),其设置在所述止回阀(26)和燃料输入管(30)之间并相对于所述止回阀(26)和燃料输入管(30)以可旋转的方式定位,所述防虹吸设备(32)包括:
环形体(34),其与一纵向轴线(36)同心并限定一内部开口(38);和
至少一个肋板(40),其横跨所述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并沿所述纵向轴线(36)背离环形体(34)地延伸一深度;
其中,所述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限定一直径(54),且所述环形体(34)抵接所述入口管(28)的一端,所述入口管(28)的内径(56)基本等于或小于环形体(34)的内部开口(38)的直径(54),从而使得环形体(34)将所述至少一个肋板(40)支撑于所述入口管(28)的内部而不显著地缩窄所述入口管(28)的内径(56),从而使在加注过程中通过所述入口管(28)的流体压降最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5978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仪表板横梁主梁异径管结构
- 下一篇:前置式汽车空调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