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体旁承检测车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60182.3 | 申请日: | 2010-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126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新刚;李莹;刘长胜;张韬;单静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华北 |
主分类号: | B61D15/12 | 分类号: | B61D15/12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史旭泰 |
地址: | 110031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体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属于铁路货车检修的车体组装传输设备,尤其是涉及车体上旁承检测的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铁路运输量,铁路行业在近几年进行了全新的技术革命。客货车的几次提速对车辆的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确保检修车辆的安全平稳运行,车体检修时需更换旁承磨耗板,磨耗板的厚度视车体上旁承与上芯盘面的距离而定。现有的作业方式是利用天车吊着需检修的车体,落到固定的平台上,然后人钻到车体下部手动测量车体上旁承与上芯盘面的距离,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旁承磨耗板的厚度。这种生产方法须多个吊车在车间上空交叉吊运,下面又有很多工人工作,这种接近于原始的作业方式不仅造成了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且工人作业的劳动强度高;因此,存在生产效率低、检测误差大、占用空间大、交叉作业存在不安全隐患等缺点。同时因检测误差造成磨耗板超差,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货车的安全营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减少在检修车体的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又可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提高检测精度的车体旁承检测车。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车体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轮,车体上方分别设置有车体驱动装置、旁承检测系统及液压系统,其结构要点旁承检测系统包括芯盘检测装置及旁承检测装置,升降架设置在车体的升降油缸上,升降架顶部的框架内的两侧V型夹板分别同框架外的推动油缸相连;升降油缸与框架之间的升降架上设置有芯盘检测装置,升降架两侧设置有旁承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代替了现有的天车吊运及手工检测,可与其它设备组合形成车体检修的流水作业生产线,保证了车体在各工位间的转运和移动,减少了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因为取消了天车吊运的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因采用自动化的检测措施,大大提高了检测精度,旁承磨耗板的厚度确保在公差范围内,车体的检修质量得到了保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4是车体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架及芯盘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左视图;
图7是旁承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左视图;
图9是升降架同旁承装置的结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包括车体3,车体3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车轮1,车体3上方分别设置有车体驱动装置8、旁承检测系统7及液压系统2,旁承检测系统7包括芯盘检测装置11及旁承检测装置14,升降架6设置在车体3的升降油缸5上,升降架6顶部的框架15内的两侧V型夹板10分别同框架15外的推动油缸4相连;升降油缸5与框架15之间的升降架6上设置有芯盘检测装置11,升降架6两侧设置有旁承检测装置14。
在升降架6的周边上对称设置有升降导柱24,升降导柱24的导套25固定于升降架6上。
车体驱动装置8包括车体3上的电机23,电机23通过电磁离合器22同减速机21相连,减速机21的输出轴上的主动链轮20通过链条同车体3上的车轮轴上的从动链轮19相连。电机23通过导线同配电箱9相连。
芯盘检测装置11包括升降架6上的芯盘测头安装架28,芯盘测头安装架28的底部为伺服电机I 26,伺服电机I 26同滚珠丝杠I 27相连,滚珠丝杠I 27的顶端为芯盘检测头12。
在芯盘测头安装架28的两侧可分别设置直线轴I 29,直线轴I 29设置在芯盘测头安装架28的直线轴承I 30内,作为芯盘检测头12的升降导向。
旁承检测装置14包括升降架6上的旁承检测头安装架33,旁承检测头安装架33的底部为伺服电机II 31,伺服电机II 31同滚珠丝杠II 32相连,滚珠丝杠II32的顶端为旁承检测头13。在旁承检测头安装架33的两侧可分别设置直线轴II35,直线轴II35设置在旁承安装架33的直线轴承II36内,作为旁承检测头13的升降导向。
旁承检测头安装架33可通过滑道34固定于升降架6上;这样可使旁承检测头安装架33可沿升降架6的滑道34升降,可满足旁承检测头13同旁承18的接触或非接触。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次动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华北,未经于华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601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阻车器
- 下一篇:一种车站站台安全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