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节高效光能传输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279424.3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5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耿安兵;王波;王海涛;高凡;覃喜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8/00;F21V15/02;F21V29/00;F21V31/00;F21V17/00 |
代理公司: | 武汉凌达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1 | 代理人: | 宋国荣 |
地址: | 43007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节 高效 光能 传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节高效光能传输装置,属于光的调控技术领域,是一种实现将多个大功率灯光源能量收集后经过光纤传输变成均匀分布的可调节线光源的光源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照明系统中光源是其中的关键部分。现有技术的卤素灯因其发光效率高,几何尺寸小,高色温和发光强度高等特点,常作为照明系统的光源。对于照明系统来说,要求出射的光束能量和均匀性越高越好。但是,如果光源是卤素灯泡,则光线以灯泡为中心以球状向外发射,只有很少一部分进入系统,导致光能传输效能极大降低;如果采用了聚光元件,则光源的光聚焦在一处导致出射光的光强不均匀。此外,大功率卤素灯属于发热量极高的元件,易损坏,使照明系统的可靠性降低,甚至造成整个系统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不仅能提供均匀光源,而且采用多个光源提高了可靠性,还可调节出射光源的位置和强度以满足系统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调节高效光能传输装置,它包括箱体,光纤组件,光源灯组件,及散热组件;所述的箱体,其上方有一个上盖板;下方有一个安装光纤组件的底板;有一个侧面上安装有一个风机座及插座板,出风罩在一个侧面上,进风罩在另一个侧面上;背面有安装光源灯组件的后盖板;所述的光纤组件包括光纤束,光阑座,光纤头支架及安装该光纤头支架的固定支座;所述光纤束进光端正对光源固定在光纤头支架上,出光端固定在光阑座上,并正对 箱体正面的箱体出光面;用于形成光阑调整出射光源强度的上下两刀口安装在光阑座上,并放置在出光端前端;光阑座与支座连接;支座放置在箱体的地板上;所述的光源灯组件安装在插座板上,包括灯杯;所述插座板上还安装有灯杯插座;所述的插座板插在箱体的后盖板的导槽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安装在风机座上的风机,箱体一个侧面上有进风罩,另一个侧面的风机出风口上有出风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阑座通过直线导杆、直线轴承、螺杆、螺母与支座连接;螺杆两端用轴承支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灯杯有三个,为卤素灯杯;光纤束有三束,输出为一束,即为三进一出型;光纤束随机布置,进光端为圆柱形,每个进光端对应一个灯杯,出光端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头支架上有一个用于调整光纤头的轴向位置的调整螺钉,使光纤头位于灯杯聚焦光斑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下刀口上有一个紧固螺钉,用于对称调整刀口的宽度到所需值,然后拧紧螺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进风罩和出风罩均为具有内罩和外罩的两层结构,内罩的通风口朝上,外罩风口朝下,在外罩风口处安装防尘网19。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箱体7的上盖板,底板,后盖板与箱体之间安装了用于防水、防尘O形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光纤进光端的端面直径与灯杯形成的光斑直径相同或等同,出光面为矩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以最大限度吸收卤素灯杯的光能,并将光能传输到矩形面的出光端上,出光端发出的光通过前端放置的狭缝出射到前面的光学系统。调整出光强度大小和出光面位置以满足系统要求。由于三个灯杯的光能均匀分布在出光面上,因此,在损坏灯泡的情况下仍能保证出光的均匀性,如果提升剩余灯杯的电压还可确保出光强度不变。同时该装置具有光源快速更换功能,可极大提高使用维护效率。整个装置稳定可靠,耐冲击振动,且具有较好的防水、防尘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三维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5的C-C剖视图,即光纤组件剖视图。
图5是图4的左视图。
图6是图4的F向视图。
图7是光源灯组件三维视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名称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2794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