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手电筒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09232.7 | 申请日: | 2010-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722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23 |
发明(设计)人: | 邬刘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邬刘宁 |
主分类号: | F21L4/00 | 分类号: | F21L4/00;F21V23/04;F21V15/02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刘凤钦;方闻俊 |
地址: | 315040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百丈东路28***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手电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电筒。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电筒结构,包含有中空主筒体,并在中空主筒体的一端内部形成一用来放置电池组的容置空间,中空主筒体的另一端外侧具有反光杯,这样反光杯的内侧形成照射作用区域,中空主筒体内还设置有供白炽灯泡与内部金属导电部件导通与否的开关组件。由于LED的使用寿命是常规白炽灯泡使用寿命的100倍,而所消耗的能量却只是传统灯泡的10%,这就意味着人们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因此LED作为光源被广泛用于手电筒上,如一专利号为ZL200420110744.0(公告号为CN2793517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一种多颗LED手电筒》披露了这样一种手电筒,包括其内容置有电池的金属筒身,金属筒身前端螺纹连接有灯头架,在金属筒身的前端设有按钮,按钮正下方金属筒身内设有开关组件,灯头架内设置有灯头组件,灯头组件包括有反光杯、大弹簧、线路板、大弹簧座、小弹簧座、小弹簧、至少两个LED。
日常用的手电筒,其开关为金属开关,表面嵌有绝缘头,这种电筒在制作时,需在筒身上打孔,装入开关装置,开关按钮外露从外壳,外形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按钮结构新颖独到的手电筒,该手电筒的壳体表面没有凸起的开关按钮,外形更美观。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电筒,包括有外壳,外壳的前端具有透光孔,外壳的后端具有开口,该开口处设有后盖封闭;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约束有能沿外壳前后滑移的内壳,内壳的前端设有发光体,内壳的内部设有纽扣电池,内壳上还设有开关,在内壳相对外壳前移状态下,开关导通,纽扣电池与发光体之间形成通路,在内壳相对外壳后移状态下,开关关闭,纽扣电池与发光体之间断路;所述内壳的后端面与所述后盖之间设有使内壳保持前移趋势的弹簧;所述外壳的后方还设有吸引开关,在吸引开关放置在后盖的状态下,该吸引开关通过磁力吸引使内壳相对外壳后移。
上述开关为弹性导电片,所述内壳的端面上开有供纽扣电池的负极外露的穿孔,纽扣电池的正极通过导电片与发光体的正极导通,所述弹性导电片的内端与发光体的负极连接,弹性导电片的外端穿出内壳的端面而保持远离内壳趋势,弹性导电片的外端受压后能穿过所述穿孔与纽扣电池的负极导通;所述外壳的内壁具有台阶面,在内壳相对外壳前移状态下,弹性导电片的外端位于台阶面的高处而受压,在内壳相对外壳后移状态下,弹性导电片的外端位于台阶面的低处。
以上为满足条件的开关的具体实现方式,当然还可采用开关结构,如开关采用按钮开关与外壳内的阻挡件配合的结构,当内壳前移,按钮开关被外壳内的阻挡件抵触而使电路导通,当内壳后移,按钮开关远离阻挡件而使电路断路。
上述弹性导电片外端具有向上的拱起部。设置拱起部能使台阶面的高处更易推动弹性导电片外端受压下移,穿过穿孔与纽扣电池的负极导通。
为便于安装更换纽扣电池,上述内壳的一个侧壁开有供所述纽扣电池通过而进入内壳内部的进口,所述内壳的另一个侧壁上开有口径小于纽扣电池的开口。安装纽扣电池时,只需将纽扣电池从进口推入即可,取下纽扣电池,则只需用手指或其它细长物体在另一侧的开口将纽扣电池推出即可。
上述内壳的前端外壁具有外阶面,所述外壳的前端内壁具有对所述外阶面前限位的内肩胛。通过内肩胛和外阶面挡配,防止内壳从外壳的透光孔脱离,而将内壳很好约束在外壳内,当然内肩胛也可与内壳的前端面挡配。
上述内壳后端的内部设置有第一磁石,所述吸引开关内设有磁极与第一磁石相反设置的第二磁石。在内壳和吸引开关上均设有磁石,能增强吸引开关与内壳之间的吸力,很好保证内壳克服弹簧的弹力后移,当然也可仅在内壳和吸引开关其中一个部件上设置磁石,而在另一个部件上设置导磁铁块或钢块。
上述吸引开关与后盖相对的端面上具有凸部,所述第二磁石位于该凸部内,所述后盖的后端面上具有与所述凸部相配的凹部。通过凸部和凹部的配合,吸引开关不会相对后盖前后左右移动,使吸引开关和后盖之间的定位更稳妥。
上述弹簧有两根,所述内壳的后端面开有两供弹簧前端置于其内的凹腔,所述后盖的内端面具有两凸柱,所述各弹簧的后端套设在相应凸柱上。设置两根弹簧使内壳收受到的推力更平稳,保证内壳相对外壳平稳前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邬刘宁,未经邬刘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092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