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旋转机构单元驱动的高速拾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26811.2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00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昌菊 |
主分类号: | B25J9/08 | 分类号: | B25J9/08;B25J1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机构 单元 驱动 高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手拾放装置技术领域,特指用旋转机构单元驱动以凸轮槽为运动轨迹的高速拾放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行业中,经常需要用到拾放装置,用在对生产线上需移位的元器件进行拾取、搬运和放下操作,便于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速度。拾放装置是能模仿人手和臂的某些动作功能,用以按固定程序抓取、搬运物件或操作工具的自动操作装置,它可代替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因而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冶金、电子、轻工和原子能等部门。现有的拾放装置一般为机械手,其通过升降气缸和直线气缸组合实现拾取、搬运和放下等功能,动作元件都是气动结构,结构复杂,零配件多,体积大,浪费安装空间,成本高,并且精度低,速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机械结构实现拾放功能、结构紧凑、动作速度快的用旋转机构单元驱动的高速拾放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旋转机构单元驱动的高速拾放装置,包括有基座、由旋转驱动单元驱动的主轴、与主轴垂直连接的旋转臂、滚子轴,基座上设有倒置U型凸轮槽,主轴转动设置在基座上,旋转臂的一端固定在主轴的一端,旋转臂的另一端开设有长条孔,滚子轴一端横穿过旋转臂的长条孔,并垂直滑动接触于倒置U型凸轮槽内。
所述滚子轴的另一端与基座之间连接有十字导轨,十字导轨包括有横向线性导轨、纵向线性导轨和导轨滑块,横向线性导轨固定在基座上,横向线性导轨、纵向线性导轨分别与导轨滑块滑动连接,纵向线性导轨的上端与滚子轴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线性导轨的上端设有T型挡块。
所述旋转驱动单元为旋转气缸或电动马达。
所述滚子轴与倒置U型凸轮槽、长条孔接触的位置分别转动设置有滚轮。
所述滚轮与滚子轴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
所述倒置U型凸轮槽上设有过渡块。
所述倒置U型凸轮槽的两侧各设有传感器。
所述旋转臂的一端通过螺丝固定在主轴的一端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旋转机构单元驱动的高速拾放装置,它包括有基座、主轴、旋转臂、滚子轴,基座上设有倒置U型凸轮槽,旋转臂的另一端开设有长条孔,滚子轴一端横穿过旋转臂的长条孔,并垂直滑动接触于倒置U型凸轮槽内,旋转臂跟随主轴转动,并带动滚子轴以倒置U型凸轮槽为运动轨迹作圆弧运动,滚子轴的圆弧半径因运动轨迹而变化,并通过长条孔的间隙相互补偿调整,从而最终达到滚子轴随凸轮槽轨迹循环作上升-平移-下降运动的目的,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利用机械结构实现拾放操作功能,将旋转驱动单元的旋转动作转换为上升-平移-下降运动,循环速度快;
2、结构紧凑,省却传统机械手复杂的连接机构,节省安装空间;
3、减少传统机械手昂贵的配件,降低了使用及维护成本;
4、为机械机构,故障率低;
5、精度高,重复定位精度可达0.02mm;
6、横向和纵向行程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节;
7、为模块化结构,可以直接配合生产线及旋转工作台使用,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滚子轴位于倒置U型凸轮槽右侧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滚子轴位于倒置U型凸轮槽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滚子轴位于倒置U型凸轮槽左侧端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基座1、由旋转驱动单元2驱动的主轴3、与主轴3垂直连接的旋转臂4、滚子轴5,基座1上设有倒置U型凸轮槽11,主轴3转动垂直设置在基座1上,旋转臂4的一端通过螺丝10固定在主轴3的一端端面上,主轴3的另一端穿出基座1的背面,并与旋转驱动单元2的输出端连接,旋转驱动单元2为旋转气缸、电动马达或其它带旋转机构的驱动装置,旋转驱动单元2可以直接驱动主轴3转动也可以通过齿轮齿条、齿轮传动机构驱动主轴3转动。旋转臂4的另一端开设有沿旋转臂4长度方向设置的长条孔41,滚子轴5一端横穿过旋转臂4的长条孔41,并垂直滑动接触于倒置U型凸轮槽11内,滚子轴5在沿着倒置U型凸轮槽11滑动的同时又沿着长条孔41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昌菊,未经陈昌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268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MeeGo系统手机上的锁屏以及解屏方法
- 下一篇:防尘电脑机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