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耳机的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36148.4 | 申请日: | 2010-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95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得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得胜 |
主分类号: | H04R1/10 | 分类号: | H04R1/10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吉利专利事务所 22206 | 代理人: | 张绍严;王大珠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机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类,为提供一种耳机的改良结构,尤指一种利用TPR软胶的弹力特性,辅以特殊设计的支撑结构,使其自动调整头垫位置与头部之间的压力;且于耳罩内部形成一个自动调整的气密室,使耳罩能紧贴于耳朵上,使喇叭传送至耳朵之间的声音不会泄漏,以确保音质不失真的耳机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的耳机的结构,通常包含供夹置于头部的头弓支架,以及连接于头弓支架的耳罩,使用时,由耳罩贴于耳朵以供聆听音乐或歌曲。该等习知的耳机的头弓/头垫,需手动调整或是会造成头部不舒服的压力,金属头弓的结构,通常为一单纯近似椭圆形,戴在头上会因耳罩的形状,在视觉上不仅膨胀而突兀,而且头弓夹力的稳定性不足,而且耳罩常利用泡棉覆以人造皮,材质比较不环保,生产制造需付出较多的工时及工序,而且使用时日一久,泡棉易于硬化及发生异味,失去弹性,此时耳罩较不易紧贴于耳朵,使得喇叭传送至耳朵之间的声音会泄漏,影响声音的质量,甚至产品失真,很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的改良结构,利用TPR软胶的弹力特性,辅以特殊设计的支撑结构,使其自动调整头垫位置与头部之间的压力;且于耳罩内部形成一个自动调整的气密室,使耳罩能紧贴于耳朵上,使喇叭传送至耳朵之间的声音不会泄漏,以确保音质不失真。
本实用新型包含一头弓钢丝支架、包覆于头弓支架的上、下盖及由上、下盖所支撑的头垫,以及连接于头弓支架端部的耳罩,其具体包括:
一头弓钢丝支架,除了顺着人体头型作头弓的圆弧型的形状外,其中的头弓在接近耳罩部位,再作一个折弯的结构;
两头垫,由上、下盖所支撑,而上、下盖包覆于头弓支架两侧,其背面设有卡合部,其中该两头垫采用环保高分子工业软胶材质TPR热塑性橡胶;
两上盖,包含第一上盖及第二上盖,其中该第二上盖设有卡合部,第二上盖包覆于头弓支架两侧,而第一上盖作为支撑头垫的结构;
两下盖,其设有对应于第二上盖卡合部的扣持部置于头垫下方,使该第二上盖藉由卡合部与扣持部,包覆于头弓支架的两侧;
两耳罩,连接于头弓支架端部,其内部形成一个随头弓所产生的压力大小而自动调整的气密室,由一固定圈及气密环,紧密卡合固定于喇叭结构上,其中该耳罩以TPR热塑性橡胶一体成型。
藉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耳机,于使用时由头弓支架夹置于头部,利用头弓支架以及头垫结构的弹力特性,使其自动调整头垫位置与头部之间的压力,使其能自然变形,产生自然舒适的压力,配合头弓支架所产生的夹力,使耳罩能紧贴于耳朵上,进而使喇叭传送至耳朵之间的声音不会泄漏,以确保音质不失真。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头垫及耳罩采用环保高分子工业软胶材质TPR热塑性橡胶,具有质轻、回弹性好及耐候性佳达-50℃等特点。
2、比一般的PVC软性塑料材质重量更轻,更环保可重复回收使用,质地更柔软,手感更舒适。
3、特殊设计的自动调整TPR软胶头垫结构,利用TPR软胶的弹力特性,辅以特殊设计的支撑结构,使其自动调整头垫位置与头部之间的压力,以达到耳机头垫配戴自然舒适的目的。可应用于各种型式的耳机产品。
4、一体成型的TPR软胶耳罩,辅以紧配的固定结构,其内部形成一个自动调整的气密室,利用空气作阻尼材质,再加上TPR的软胶弹力特性,使其能自然变形,产生自然舒适的压力,耳罩能紧贴于耳朵上,使喇叭传送至耳朵之间的声音不会泄漏,以确保音质不失真。
5、比一般常用的泡棉覆以人造皮的耳罩制造方式,更环保,在制造时更省工时及工序。
6、耳机头弓造型结构的改良,一方面增加整个头弓钢丝的钢性结构,提升对夹力的稳度性控制及整体头弓形状的维持能与弹性头垫形成一自然调整机构以配合各种头型,另一方面改善耳机戴在头上后的视觉观感,使整支耳机与人体头部外形,更紧密结合,更有一体感,而不感觉到突兀,避免了常用耳机的钢丝头弓仅是作一个近似圆形的造形,看起来比较肥大膨胀而不近似头形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盖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组装为成品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得胜,未经刘得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361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