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1133.7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500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01 |
发明(设计)人: | 金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菱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曳引式 乘客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结构,特别是无对重曳引式电梯结构。
背景技术
曳引式乘客电梯因其节能、安全、提升能力强等特点,成为目前乘客电梯市场的主导产品。曳引式电梯主要由曳引机、导轨、对重装置、安全装置、信号操纵系统、轿厢与厅门等组成。这些部分分别安装在建筑物的井道和机房中。通常采用钢丝绳摩擦传动,钢丝绳绕过曳引轮,两端分别连接轿厢和对重,电动机驱动曳引轮使轿厢升降。由于该型式电梯的对重和轿厢需要同时安装在井道中,大大降低了井道面积利用率;曳引机一般安装在顶层承重圈梁上或高要求和高造价的专用机房内,对井道的墙及顶部的建筑性能要求较高,增加了成本;同时,电梯各部件一般在空间狭小的井道内完成安装调试工作,安装调试较繁琐、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井道面积利用率、降低房屋配套设施成本、方便安装调试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
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包括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18构成的钢结构,以及安装在钢结构中的轿厢1、导向轮2、曳引轮及曳引机3、曳引钢丝绳10、门机12、层门装置13、缓冲器14、导轨15、限速器钢丝绳16、限速器涨紧轮20;在钢结构内侧左右安装有一对导轨15,轿厢1安装于钢结构内,轿厢1与导轨15滑动配合;曳引钢丝绳10安装于轿厢1、曳引轮及曳引机3、导向轮2上;轿厢1上安装有门机12和层门装置13;在钢结构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14;在曳引钢丝绳10一侧设置有限速器涨紧轮20;所述曳引轮及曳引机3安装于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18构成的钢结构顶部,所述导向轮2安装于所述钢结构底部,所述轿厢1上安装四只轿顶轮9。
所述的导轨15位于所述轿厢1的中心线两侧。
所述四只轿顶轮9分别位于轿厢1的两侧,每侧的两个轿顶轮9与导轨15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无对重曳引式乘客电梯还具有如下特点,包括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18构成的钢结构,以及安装在钢结构中的轿厢1、导向轮2、曳引轮及曳引机3、曳引钢丝绳10、门机12、层门装置13、缓冲器14、导轨15、限速器钢丝绳16、限速器涨紧轮20;在钢结构内侧左右安装有一对导轨15,轿厢1安装于钢结构内,轿厢1与导轨15滑动配合;曳引钢丝绳10安装于轿厢1、曳引轮及曳引机3、导向轮2上;轿厢1上安装有门机12和层门装置13;在钢结构的底部安装有缓冲器14;在曳引钢丝绳10一侧设置有限速器涨紧轮20;所述曳引轮及曳引机3安装于框架立梁17和框架横梁8构成的钢结构底部,所述导向轮2安装于所述钢结构顶部,所述轿厢1上安装四只轿底轮8。
所述的导轨15位于所述轿厢1的中心线两侧。
所述四只轿底轮8分别位于轿厢1的两侧,每侧的两个轿底轮8与导轨15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一、没有对重组件,使得轿厢有效面积最大化,大大提高了井道面积利用率;
二、采用框架式钢结构,工作中载荷主要作用于井道地基上,无需专用井道,降低了房屋配套设施成本;
三、各部件在电梯出厂前就安装于钢结构中并调试,避免了在狭小的井道内安装调试工作,安装调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曳引机位于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曳引机位于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俯视图。
图中符号说明:轿厢1;导向轮2;曳引轮及曳引机3;救援绳4;涨紧杆5;涨紧重块6;铰链7;轿底轮8;轿顶轮9;曳引钢丝绳10;绳头板11;门机12;层门装置13;缓冲器14;导轨15;限速器钢丝绳16;框架立梁17;框架横梁18;井道照明灯19;限速器涨紧轮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菱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菱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11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型自洁式臭氧消毒系统
- 下一篇:混合动力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