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机扰流板动力控制组件测试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47984.2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7962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蒋晓阳;刘韬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富凯飞机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23/02 | 分类号: | G05B23/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李顺德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机 扰流板 动力 控制 组件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部件技术,特别涉及航空部件的测试技术。
背景技术
飞机扰流板动力控制组件(PCU)是一个电控液压伺服作动组件,在维修工作完成后需要对整个组件进行功能测试,虽然大部分测试是对其机械性能的测试,如行程、内漏、耐压、滞回性等测试,但这些测试都需要各种控制电信号的输入,并对该组件的传感器的反馈信号进行解调,这些测试都离不开与该组件配套的专用测试设备,现有的测试设备是PCU生产厂家所提供的设备,该设备价格昂贵,且不对外销售,只是作为附带设备提供给大航空公司客户并只限于供其内部维修使用,或是只提供给厂家自己成立的维修单位,普通维修公司由于可能造成行业竞争,所以无从得到该设备,同时该设备属于专用设备,功能比较局限,针对不同型号的组件需要购买不同型号的测试设备,对于国内维修企业来说成本太高,根本无法承受;现在的飞机扰流板动力控制组件一般都具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测试插座用于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目前飞机扰流板动力控制组件测试设备功能比较局限的缺点,提供一种飞机扰流板动力控制组件测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飞机扰流板动力控制组件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模块、电源参数显示模块、解调增益电路、输入比较电路、输出放大电路、输入输出接口、外插座及控制模块,所述供电模块与电源参数显示模块连接,电源参数显示模块与外插座连接,电源参数显示模块与输出放大电路连接,解调增益电路与供电模块连接,外插座与解调增益电路连接,解调增益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解调增益电路与输入比较电路连接,解调增益电路与输入输出接口连接,输入比较电路与供电模块连接,输入比较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入输出接口与控制模块连接,控制模块与电源参数显示模块,输出放大电路与供电模块连接,输出放大电路与控制模块连接,外插座与供电模块连接。
具体的,所述输入输出接口包括函数发生器信号输入点、输入测试点及解调电路输出测试点,所述函数发生器信号输入点与控制模块连接,输入测试点与控制模块连接,解调电路输出测试点与解调增益电路连接;外插座包括RVDT反馈测试点,所述RVDT反馈测试点与解调增益电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供电模块包括第一交流电源输入端、第二交流电源输入端、电源电门、保险、第一模数转换模块、第二模数转换模块、电源第一输出端、电源第二输出端、电源第三输出端、电源第四输出端及变压器,所述第一交流电源输入端与电源电门连接,电源电门与保险连接,保险与电源第一输出端连接,电源第一输出端与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连接,第一模数转换模块与电源第二输出端连接,电源第一输出端与电源参数显示模块连接,电源第一输出端与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连接,第二模数转换模块与电源第三输出端连接,第二交流电源输入端与变压器连接,变压器与电源第四输出端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交流电源输入端接入220V/50Hz的交流电源,第二交流电源输入端接入115V/400Hz的交流电源,所述第一模数转换模块输出正负15V的直流电压,第二模数转换模块输出正负5V的直流电压,所述变压器输出26V/400Hz的交流电压。
具体的,所述电源参数显示模块包括交流电压表、交流电流表、直流电压表、单刀双掷开关一及地线,所述交流电压表由电源第一输出端供电,交流电压表的输入端与电源第四输出端连接,直流电压表的地线端与地线连接,直流电压表由电源第三输出端供电,直流电压表与单刀双掷开关一的刀位连接,单刀双掷开关一的一个掷位与解调增益电路连接,另一个掷位与控制模块连接,交流电流表由电源第一输出端供电,其一端与外插头连接,另一端与控制模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富凯飞机工程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富凯飞机工程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479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