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用空滤器进气调节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54028.7 | 申请日: | 2010-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183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04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剑平 |
主分类号: | F02D33/02 | 分类号: | F02D33/02;F02M35/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李柏林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摩托车 滤器 调节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用空滤器进气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摩托车使用新型燃料的空滤器进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作为一种轻便型交通工具,使用、维护成本低,社会保有量效大,且都普遍使用燃油,其油耗高、尾气排放量大,尤其是摩托车没有尾气净化处理装置,尾气排放对环境造成效大污染。
目前,市面上出现一种新型的燃料,这种燃料用在摩托车上的好处在于: 成本低,减轻用户负担,所含有害物质少,减少摩托车尾气排放和污染环境。但是,若摩托车直接使用这种新型的燃料,会出现进气量过多,混合气体比例失调,造成效大浪费,新型燃料的优点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因此,开发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能适时调节减少空气输入量的控制装置,对交通工具使用新型燃料的改造更是显得尤为紧迫。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摩托车直接使用新型燃料存在的缺陷,提高新型燃料使用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摩托车用空滤器进气调节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摩托车用空滤器进气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该固定板上设有进气窗口,进气窗口前后边缘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安装有与加速器控制线连接的进气调节阀片,所述固定板与进气调节阀片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进气调节阀片在加速器控制线与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沿导轨作往返移动;
为了使进气调节阀片能工作在有效范围内,所述进气窗口左右两端设有止位挡板,所述止位挡板为与进气调节阀片相互配合的导槽结构;
为了使进气调节阀片能被有效控制,所述进气调节阀片上位于复位弹簧的另一侧与加速器控制线之间设有缓冲弹簧,所述止位挡板上安装有与缓冲弹簧相配的套管固定卡环;
为了导轨更加牢固可靠,所述固定板的左端设有加强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进气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安装,可使用新型燃料,混合气体更加均匀,燃烧更充分,输出功率更大,车辆低速启动性能更好,同时可摆脱长期以来摩托车对石油的依赖,减少摩托车尾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节省用户支出,大大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摩托车用空滤器进气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板1,该固定板1上设有进气窗口11,进气窗口11前后边缘设有导轨3、3’,所述导轨3、3’上安装有与加速器控制线7连接的进气调节阀片2,所述固定板1与进气调节阀片2之间安装有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一端悬挂在固定板1的定位销12上,另一端悬挂在进气调节阀片2的定位销21上,进气调节阀片2在加速器控制线7与复位弹簧4的作用下沿导轨3、3’作往返移动。
本装置为了使进气调节阀片能工作在有效范围内,所述进气窗口11左右两端设有止位挡板6、6’,另外,为了保证产品的气密性,所述止位挡板6、6’为与进气调节阀片2相互配合的导槽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了使进气调节阀片2能被有效控制,所述进气调节阀片2上位于复位弹簧4的另一侧与加速器控制线7之间设有缓冲弹簧5,缓冲弹簧5的使用有利于减缓因路面颠簸、刹车、机械振动等对进气调节阀片2的不利影响,而且还能防止进气调节阀片2与止位挡板6’之间存在的刚性碰撞,本缓冲弹簧5一端悬挂在定位销21上,另一端与加速器控制线7连接,所述止位挡板6’上安装有与缓冲弹簧5相配的套管固定卡环9,套管固定卡环9还有利于加速器控制线套管的固定;另外,本产品在固定板1的左端设有加强板8,用于防止进气调节装置在使用中扭曲、变形。
当加速器控制线7拉紧的时候,进气调节阀片2向左移动的时候,进气窗口11的口径增大,从而加大进气量;当加速器控制线7放松时,进气调节阀片2在复位弹簧4的拉动下,回到进气窗口11的右端,并关闭进气窗口11,本进气调节装置,结构简单合理、易于安装,可使用新型燃料,混合气体更加均匀,燃烧更充分,输出功率更大,车辆低速启动性能更好,同时,可摆脱长期以来摩托车对石油的依赖,减少摩托车尾气排放,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节省用户支出,大大增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剑平,未经陈剑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540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RFID的标签鉴别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使冗余最小化的Web馈送聚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