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2682.0 | 申请日: | 2010-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249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1 |
发明(设计)人: | 雷正保;朱海文;雷沐羲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26 | 分类号: | B60R19/26;B60R21/02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04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部件 电磁式 推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尤其涉及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在正常行车的时候蜗居于车内,危险即将发生的时候伸出车外来应对碰撞,一方面其吸能空间拓展到汽车外部,整个碰撞过程发生在车外的空间,仅缓冲吸能装置发生破坏进行吸能,而车体结构不发生破坏变形,真正保障了汽车和乘员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由于其可伸缩的结构特点,在正常行车时,不影响汽车的美观性。但是这种汽车碰撞吸能装置存在的问题是,如果吸能装置的推进机构失效,或者吸能装置被推出的速度太慢,则吸能装置将无法起到碰撞吸能的作用,后果不堪设想。
国内外针对汽车碰撞吸能装置的推进机构的研究并不多,目前的推进机构主要有弹簧推进机构、气囊推进机构和电机推进机构。弹簧推进机构的结构简单,比较容易实现,但其反应太慢,推进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失效,难以有效保障吸能装置发挥作用;气囊推进机构成本代价太高,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电机推进机构可以实现自适应性的吸能要求,但其采用的是螺旋运动,具有可靠性不高、响应较慢等缺陷,故吸能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反应灵敏、故障率低、能将汽车缓冲吸能部件快速推进伸出车体外的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包括吸能杆和螺线管,所述螺线管上绕设有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分别与一脉冲供电装置连接,且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绕向相反,所述螺线管后端设有锁止插销,螺线管前端设有卡环,所述吸能杆套设于螺线管内,所述锁止插销在吸能杆缩回时锁紧吸能杆,所述卡环在吸能杆伸出时卡设于吸能杆的后端。
所述吸能杆前端连有保险杠,所述吸能杆后端连有底座,所述螺线管内于前端设有前限位块,所述螺线管内于后端设有后限位块,所述底座设于所述前限位块与所述后限位块之间。
所述脉冲供电装置包括串联的超级电容、保护电阻和电源,所述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与所连脉冲供电装置中的超级电容并联,并且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分别与所连脉冲供电装置中的超级电容、电源之间设有单刀双掷开关。
所述脉冲供电装置为补偿脉冲交流发电机。
所述锁止插销和卡环分别通过一套电磁铁装置控制伸出和缩回。
所述吸能杆后部绕设有次级线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通过脉冲供电装置对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供电在瞬间形成磁场,并利用该磁场对吸能杆形成的磁场力迅速将吸能杆推出或收回,其反应灵敏、结构简单、故障率低,有效的保障了吸能部件良好的吸能能力的发挥,同时,可避免车体遭受破坏,有利于汽车的舒适性和美观,发生碰撞后,仅吸能部件变形失效,只需更换吸能部件重新装配即可再次使用,维护成本低。吸能杆后端的底座设于螺线管内的前限位块与后限位块之间,用于限制吸能杆伸出和缩回的极限位置。吸能杆后部绕设有次级线圈,次级线圈可以增强吸能杆的磁性,设有次级线圈时可选用非磁性材料制作吸能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实施例1触发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实施例1触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实施例2触发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吸能部件电磁式推进装置实施例2触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卡环;2、吸能杆;3、第一线圈;4、第二线圈;5、螺线管;6、底座;7、锁止插销;8、后限位块;9、前限位块;10、保险杠;11、超级电容;12、保护电阻;13、电源;14、单刀双掷开关;15、电磁铁装置;16、次级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理工大学,未经长沙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26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轴机械传动接触网作业车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车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