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辅助气囊的充气车枕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3409.X | 申请日: | 2010-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0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吴亚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亚军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B60N2/4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22100 浙江省金***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有 辅助 气囊 充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枕头,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在汽车上使用的带有辅助气囊的充气车枕。
背景技术
汽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交通工具,许多人经常需要长时间地乘坐汽车,与飞机、火车及轮船等交通工具不同,通常汽车在行驶时较为颠簸,这导致了乘坐者颈部的疲劳,使乘坐汽车的舒适感下降,增加了人们的旅途劳累。为了提高乘坐者乘车的舒适感,许多汽车座椅上设有可调整位置的头枕,乘坐者可将头部靠在头枕上,使乘车时更具舒适性,但一般汽车头枕与头部的接触面较小,头枕无法对头部提供足够支撑,路面状况不良而汽车摇晃时,头部容易跟随汽车摇晃,时间久了将使乘坐者颈部酸痛。另外,对于汽车乘坐者来说,坐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睡着的情况,而人在上身基本直立的状态下睡着时,则其颈部对头部的支撑力度不够,导致乘坐者头部歪斜,容易引起“落枕”等颈部症状,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公开日为2007年2月21日,公开号为CN2870641Y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汽车的护枕,该护枕由一体缝制的布套及其内部的填充物所组成,填充后的护枕在其长度方向的两端形成前凸的支撑部,两支撑部相对侧分别形成凹弧面,所述两凹弧面之间的护枕中段形成与人体头颈部形状相吻合的内凹空间。这种护枕虽然可以对乘坐者的头部两侧提供一定的支撑,但对于采用坐姿的乘坐者来说,这种凹弧面结构缺少对人体颈部的托举作用,因为这种护枕的外形结构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根据不同的乘客的需要对护枕的软硬及高低进行调节,因此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乘坐者,达不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同样也不能解决乘客坐车睡觉时出现的“落枕”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的车枕舒适性差、护颈效果不好、乘坐者容易出现“落枕”的问题,提供一种护颈效果好、舒适且可以防止 “落枕”的带有辅助气囊的充气车枕。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所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有辅助气囊的充气车枕,包括套袋及设置在套袋内的主气囊,所述的主气囊上还叠加有辅助气囊,辅助气囊为U形或V形结构,辅助气囊与主气囊之间设有分隔条,分隔条上设有气流通道,主气囊上设有充气装置,所述套袋的两端设有连接结构。通过套袋两端的连接结构将充气车枕固定在座椅上,充气车枕就可以作为枕托颈部的枕头使用,由于主气囊上还叠加有辅助气囊,且辅助气囊的U形或V形结构与人体的后脑部位相吻合,因此整个辅助气囊正好围在乘坐者后脑部位, U形或V形气囊的弯折部正好托住乘坐者后脑部位的下侧,起到对乘坐者后脑部位的托举作用,达到减轻颈部负担、进而保护颈部的目的;而U形或V形气囊的两侧结构位于乘坐者后脑部位的两侧,可以限制乘坐者头部随车左右摇晃,起到防止因头部歪斜而引起的“落枕”问题,降低坐车时 “落枕”的发生率。另外,本实用新型车枕的软硬程度可以通过调节充气量加以调整,车枕位置的高低也可以随意调整,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适应每一个乘坐者,从而确保舒适性,使每一个乘坐者均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辅助气囊与主气囊之间的分隔条结构一方面有利于辅助气囊与主气囊的叠加,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利用分隔条的作用来控制辅助气囊与主气囊的软硬程度,即使辅助气囊与主气囊具有不同的充气气压,虽然辅助气囊与主气囊是连通结构,但气流通道较小且辅助气囊与主气囊之间存在折叠结构,因此折叠后辅助气囊与主气囊之间的气流通道容易关闭,乘坐者可以利用这一特殊结构在不改变总气量的前提下通过挤压辅助气囊或主气囊来控制辅助气囊与主气囊的软硬程度,从而达到适应每个乘坐者需求的目的。
作为优选,主气囊与辅助气囊为同质一体结构,由上下两层囊膜通过边缘及分隔条连接封闭形成,辅助气囊连接在主气囊的宽度方向上,辅助气囊相对于主气囊对称设置。一体化的主气囊与辅助气囊由上下两层囊膜热压而成,主气囊与辅助气囊之间由热压形成的分隔条分隔,分隔条上设置小孔径气流通道,主气囊与辅助气囊使用一个充气装置,这样的结构使得气囊的加工非常方便。另外,这里所述的对称设置,是指辅助气囊在主气囊的长度方向上对称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亚军,未经吴亚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34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电动控制牵引驱动头
- 下一篇:一种带有双层拉链的被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