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6031.9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1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左春柽;张昭;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8/00;H01M8/18;H01L31/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电 太阳能 电动车 | ||
1.一种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包括车身及附属设备(1)、太阳能电池系统(2)、底盘系统(19)、直流电机系统(20)与电控系统(22),其特征是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还包括具有双反应室结构的液流电池系统(3);
所述的具有双反应室结构的液流电池系统(3)包括正极储液容器(4)、负极储液容器(5)、正极电解液(6)、负极电解液(7)、正极泵(9)、负极泵(10)、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与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
正极电解液(6)与负极电解液(7)分别储存于正极储液容器(4)与负极储液容器(5)中,正极储液容器(4)的出口端与正极泵(9)的入口通过管路(8)连接,正极泵(9)的出口通过管路(8)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的入口连通,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的出口经管路(8)与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的入口连通,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的出口与正极储液容器(4)的入口端通过管路(8)连通,负极储液容器(5)的出口端与负极泵(10)的入口通过管路(8)连接,负极泵(10)的出口通过管路(8)和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的入口连通,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出口经管路(8)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的入口连通,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的出口与负极储液容器(5)的入口端通过管路(8)连通。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与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是由1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13)将放电反应室(11)的内部空间分隔而成,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中分别安装一个电极,电极的伸出端通过电线(21)和电控系统(22)连接,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的两端设置有正极电解液(6)入口与正极电解液(6)出口,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的两端设置有负极电解液(7)入口与负极电解液(7)出口;
所述的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与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是由2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17)将充电反应室(15)的内部空间分隔而成,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中分别安装一个电极,电极的伸出端可通过电线(21)和电控系统(22)连接,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的两端设置有负极电解液(7)入口与负极电解液(7)出口,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的两端设置有正极电解液(6)入口与正极电解液(6)出口。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控系统(22)包括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23)、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24)、直流电机控制模块(25)、太阳能电池控制模块(27)与交流电网充电控制模块(28);
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23)经导线(21)分别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连接,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24)经导线(21)分别和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连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25)经导线(21)与直流电机系统(20)连接,太阳能电池控制模块(27)经导线(21)与太阳能电池系统(2)连接,交流电网充电控制模块(28)通过交流电接口(29)与交流电网连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23)经导线(21)分别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连接是指: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23)经导线(21)分别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14)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12)中的石墨制成的电极连接;
所述的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24)经导线(21)分别和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连接是指: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24)经导线(21)分别和充电反应室正极区(18)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16)中的石墨制成的电极连接。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电机系统(20)安装在底盘系统(19)的前端,具有双反应室结构的液流电池系统(3)安装在底盘系统(19)的后端,太阳能电池系统(2)安装在车顶上,电控系统(22)安装在底盘系统(19)的上,所述车身及附属设备(1)与底盘系统(19)与现有技术的电动车通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603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