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无效
申请号: | 201020576031.9 | 申请日: | 2010-10-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197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左春柽;张昭;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11/18 | 分类号: | B60L11/18;B60L8/00;H01M8/18;H01L31/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齐安全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电 太阳能 电动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流电池及太阳能电池和纯电动车相结合的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
背景技术
纯电动车作为传统汽油/柴油车辆的替代产品,具有能源可再生、能量效率高、零排放、低噪音等优势。现有纯电动车一般装备直流电动机作为动力,采用铅酸电池或锂电池作为储能装置,经过8-10小时的充电,可行驶100公里左右;存在充电时间长、续航能力差等问题,不利于电动车的推广普及。
车载太阳能电池系统是提高电动车续航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现有车载太阳能电池系统光伏转化效率低,不足以提供车辆运行的全部电能,只能作为车载蓄电池的辅助能源。现有车载蓄电池对外供电时,太阳能电池系统无法对其进行充电,制约了能量的利用效率。
液流电池系统是一种新型电能储存结构,现有液流电池根据电解液的不同可分为多硫化物-溴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及全钒液流电池等。液流电池系统包括一对电解液,分别储存在两独立容器中。液流电池放电时,两种电解液被分别泵至由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分隔的正负极反应室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液流电池的充电为上述过程的逆过程。目前液流电池还未应用于电动车领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了现有电动车存在充电时间长、续航能力差和现有车载太阳能电池系统光伏转化效率低,不足以提供车辆运行的全部电能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双反应室结构的液流电池系统与太阳能电池系统和纯电动车相结合的能够实现更持久续航、更快速充电的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所述的液流电池太阳能电动车,包括车身及附属设备、太阳能电池系统、底盘系统、直流电机系统、电控系统与具有双反应室结构的液流电池系统。
所述的具有双反应室结构的液流电池系统包括正极储液容器、负极储液容器、正极电解液、负极电解液、正极泵、负极泵、放电反应室负极区、放电反应室正极区、充电反应室负极区与充电反应室正极区。
正极电解液与负极电解液分别储存于正极储液容器与负极储液容器中,正极储液容器的出口端与正极泵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正极泵的出口通过管路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的入口连通,放电反应室正极区的出口经管路与充电反应室正极区的入口连通,充电反应室正极区的出口与正极储液容器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通。负极储液容器的出口端与负极泵的入口通过管路连接,负极泵的出口通过管路和放电反应室负极区的入口连通,放电反应室负极区出口经管路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的入口连通,充电反应室负极区的出口与负极储液容器的入口端通过管路连通。
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放电反应室负极区与放电反应室正极区是由1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将放电反应室的内部空间分隔而成,放电反应室正极区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中分别安装一个电极,电极的伸出端通过电线和电控系统连接,放电反应室正极区的两端设置有正极电解液入口与正极电解液出口,放电反应室负极区的两端设置有负极电解液入口与负极电解液出口。所述的充电反应室负极区与充电反应室正极区是由2号选择性离子交换膜将充电反应室的内部空间分隔而成,充电反应室正极区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中分别安装一个电极,电极的伸出端可通过电线和电控系统连接,充电反应室负极区的两端设置有负极电解液入口与负极电解液出口,充电反应室正极区的两端设置有正极电解液入口与正极电解液出口;所述的电控系统包括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直流电机控制模块、太阳能电池控制模块与交流电网充电控制模块。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经导线分别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连接。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经导线分别和充电反应室正极区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连接。直流电机控制模块经导线与直流电机系统连接。太阳能电池控制模块经导线与太阳能电池系统连接。交流电网充电控制模块通过交流电接口与交流电网连接;所述的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经导线分别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连接是指:液流电池放电控制模块经导线分别和放电反应室正极区与放电反应室负极区中的石墨制成的电极连接。所述的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经导线分别和充电反应室正极区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连接是指:液流电池充电控制模块经导线分别和充电反应室正极区与充电反应室负极区中的石墨制成的电极连接;所述的直流电机系统安装在底盘系统的前端,具有双反应室结构的液流电池系统安装在底盘系统的后端,太阳能电池系统安装在车顶上,电控系统安装在底盘系统的上,所述车身及附属设备与底盘系统与现有技术的电动车通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60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