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伺服随动打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578936.X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0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德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瀛洲润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02 | 分类号: | B26F1/02;B26D5/26;B26D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 |
地址: | 10121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打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伺服随动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包装膜进行打孔时,通常采用的是在包装膜运动过程中,利用高速气缸的快速开合以及快速冲击力,通过冲孔磨具刃部的硬接触,在包装膜上冲出孔来。但是,这种打孔方法是在包装膜的运动过程中打孔,在打孔时会造成包装膜有瞬间的停顿,对包装膜的正常运行不利;并且,因为通常要求打孔时间尽可能短,所以打孔的冲击力就很大,容易造成高速气缸和模具比较频繁的损坏;还有,受打孔方式的限制,打孔的形状和大小都有很大的局限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在对包装膜打孔时,包装膜能够静止,并且不利用磨具的冲击力进行打孔,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丰富打孔的形状和大小。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随动打孔装置,其包括:
打孔系统,设置在被打孔包装膜的上方;
随动系统,与所述打孔系统连接;
驱动系统,与所述随动系统连接;
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驱动系统和打孔系统连接。
上述伺服随动打孔装置中,还包括:编码器,与所述被打孔包装 膜连接,用于测量所述被打孔包装膜的运动速度,还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将所测量的速度信号传递给所述控制系统。
上述伺服随动打孔装置中,所述打孔系统包括气缸和与气缸相连的打孔冲头。
上述伺服随动打孔装置中,所述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分别与所述控制系统和随动系统连接。
上述伺服随动打孔装置中,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
上述伺服随动打孔装置中,所述随动系统通过齿轮齿条与所述驱动系统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伺服电机驱动的随动系统,根据包装膜的运动速度进行自动调节,实现保证膜在打孔时是静止的;打孔的膜具没有冲击力,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对打孔的速度没有特殊要求,打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通过更换模具实现;局限性更小,应用范围更广泛,因其对被打孔的厚度,材质的要求不高,所以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伺服随动打孔装置的打孔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伺服随动打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打孔系统;2:驱动系统;3:随动系统;4:控制系统;5:驱动电机;6:气缸;7:打孔冲头;8:被打孔包装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伺服随动打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该打孔装置主要包括打孔系统1、驱动系统2、随动系统3和控制系统4。图1具体示出了打孔系统1的示意图,打孔系统1设置在被打孔包装膜8上方,打孔系统1包括与气缸6连接的打孔冲头7,打孔冲头7位于被打孔包装膜8上方,由气缸6带动打孔冲头7上下运动,对被打孔包装膜8打孔;该打孔装置还设置有编码器,分别与被打孔包装膜8和控制系统4连接,测得被打孔包装膜8的运动速度,并将所测得的速度信号传送给控制系统4,控制系统4对被打孔包装膜8的运动速度进行处理,发出驱动信号给驱动系统2,控制驱动系统2中的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通过齿轮齿条与随动系统3连接,由驱动电机5驱动随动系统3以一个特定的速度与被打孔包装膜8匹配,使二者同向运动时对被打孔包装膜8在随动系统3部分进行双倍贮膜,与被打孔包装膜8反向运动时通过释放贮存的包装膜,使被打孔包装膜8在打孔的时候,需要打孔的那部分包装膜静止不动,而其它部分的包装膜在主机的控制下保持匀速运动,以实现静态打孔。在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需要打孔的形状和大小,更换打孔冲头7,满足各种打孔的需求。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驱动电机5为伺服电机。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伺服电机驱动的随动系统,根据包装膜的运动速度进行自动调节,实现包装膜在打孔时是静止的;打孔系统的打孔冲头没有冲击力,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使用寿命;对打孔的速度没有特殊要求,打孔的形状和大小可以通过更换模具实现,局限性更小,应用范围更广泛,因其对被打孔的厚度,材质的要求不高,所以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瀛洲润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瀛洲润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5789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线切割机自动排线装置的径向平衡机构
- 下一篇:不粘菜菜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