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胶囊型活络模硫化机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6782.0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72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2 |
发明(设计)人: | 蔡烜;游永;王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乐山市亚轮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02 | 分类号: | B29C35/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囊 活络 硫化 | ||
1.胶囊型活络模硫化机,包括机座(1),设置在机座(1)上的锁模机构以及设置在锁模机构内的模体机构,其特征是:在机座(1)上设置有伸入模体机构内的中心机构,所述中心机构包括环形胶囊(2)以及可在模体机构内上下运动的伸缩组件,所述环形胶囊(2)的内圈具有环形开口,环形开口的上牙口(3)与下牙口(4)均卡套在伸缩组件的外圆周上,在伸缩组件上设置有进排内压通道(6),所述进排内压通道(6)处连接有延伸至机外的进排内压管道(3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囊型活络模硫化机,其特征是:所述伸缩组件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胶囊上夹持盘甲(7)、胶囊上夹持盘乙(8)、胶囊下夹持盘甲(9)、胶囊下夹持盘乙(10)、中间油缸(11)、侧油缸(12)与囊筒(13),胶囊上夹持盘甲(7)与胶囊上夹持盘乙(8)固定连接并夹紧环形胶囊(2)的上牙口(3),胶囊下夹持盘甲(9)与胶囊下夹持盘乙(10)固定连接并夹紧环形胶囊(2)的下牙口(4),中间油缸(11)的活塞杆伸出端穿过胶囊下夹持盘甲(9)、胶囊下夹持盘乙(10)与胶囊上夹持盘乙(8)固定连接,胶囊下夹持盘甲(9)固定连接在侧油缸(12)的活塞杆伸出端,胶囊下夹持盘甲(9)与胶囊上夹持盘乙(8)活动插接配合,进排内压通道(6)设置在胶囊下夹持盘甲(9)侧面,进排内压管道(38)设置在胶囊下夹持盘甲(9)下方,所述囊筒(13)的外壁固定连接在模体机构上,中间油缸(11)、侧油缸(12)的活塞杆伸出端位于囊筒(13)内,胶囊上夹持盘甲(7)、胶囊上夹持盘乙(8)、胶囊下夹持盘甲(9)与胶囊下夹持盘乙(10)的外径小于囊筒(13)的内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胶囊型活络模硫化机,其特征是:在胶囊下夹持盘甲(9)的外周设置有第一密封圈(14),胶囊下夹持盘甲(9)的外周插接配合在胶囊上夹持盘乙(8)的内周,中间油缸(11)的活塞杆伸出端与胶囊下夹持盘甲(9)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1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囊型活络模硫化机,其特征是:所述模体机构包括从上至下顺序布置的上模体(16)、上侧环形内模(17)、下侧环形内模(18)与下模体(19),下模体(19)的下部卡套于机座(1)的上表面,上侧环形内模(17)固定设置在上模体(16)下表面,上侧环形内模(17)与下侧环形内模(18)外周配合有多块花纹板(20),花纹板(20)固定连接在锁模机构上,所述囊筒(13)的外壁固定连接在下模体(19)上;在上模体(16)上固定连接有上臂(21),机座(1)上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架(22),所述上臂(21)与支架(22)铰接,支架(22)上固定设置有支撑油缸(23),支撑油缸(23)的活塞杆伸出端铰接在上臂(21)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型活络模硫化机,其特征是:所述锁模机构包括锁环(24)、楔块(25)、卡板(26)、扇形活络块(27)、弯连板(28)、锁模油缸(29)与导向滑座(31),花纹板(20)固定连接在扇形活络块(27)内壁且每块花纹板(20)对应连接有一块扇形活络块(27),扇形活络块(27)滑动配合在导向滑座(31)上且每块扇形活络块(27)对应配合有一个导向滑座(31),卡板(26)固定连接在扇形活络块(27)上且卡板(26)的外壁呈斜面,楔块(25)固定连接在锁环(24)上且楔块(25)的内侧与卡板(26)的外壁斜面配合,弯连板(28)的一端铰接在锁环(24)上,另一端铰接在扇形活络块(27)上,在机座(1)上表面设置有支撑轴(30),锁模油缸(29)的后缸盖铰接在支撑轴(30)上,活塞杆铰接于锁环(24)的外壁,锁环(24)的下表面滚动配合在机座(1)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胶囊型活络模硫化机,其特征是:在机座(1)上设置有轮胎吊运机械手,所述轮胎吊运机械手包括轴承座(32)、吊运支架(33)、吊臂(34)、抓胎器(35)与吊运油缸(36),轴承座(32)固定设置在机座(1)上表面,吊运支架(33)的下端配合在轴承座(32)上,上端与吊臂(34)的一端铰接,吊臂(34)的另一端连接抓胎器(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乐山市亚轮模具有限公司,未经乐山市亚轮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678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