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09780.7 | 申请日: | 2010-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8436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刘云卿;由毅;李慧军;胡景彦;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3/04 | 分类号: | F01M13/04;B01D45/08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 33107 | 代理人: | 张智平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发动机 油气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油气分离器,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柴油机里的油气分离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尾气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且各国对汽车尾气的排放标准也日趋强化。
在汽车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压缩和膨胀过程中,气缸内的燃气不可避免的会经过活塞环的间隙窜人曲轴箱内,窜入曲轴箱内的气体中含有HC及其他污染物,油底壳内的机油可能被漏气污染;当发动机在低温下工作时,还可能有液态燃油漏人曲轴箱,将油底壳内的机油稀释,再加上加热氧化作用,机油的使用寿命缩短;并且曲轴箱内的气体压力升高,当压力高于大气压时,就会引起机油从曲轴两端的油封处漏出。因此曲轴箱内一般都设有曲轴箱通风系统,将曲轴箱的混合气排出。曲轴箱通风系统内的油气分离系统就是将混合气中的机油分离,分离后的可燃气体重新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但是如果油气分离系统的油气分离效果不佳,那么进入燃烧室的气体含有大量机油,机油的燃烧严重影响了发动机的排放指标,并且对发动机的寿命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油气分离系统在曲轴箱通风系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476500A)公开的一种曲轴箱通风系统用迷宫式油气分离装置,包括气门室罩盖和气门室罩盖盖板,在罩盖和盖板上分别形成挡板,挡板形成迷宫形。由于迷宫加大了挡板和油气的接触面积,挡板散热效果好,从而加速油气冷却速度,有利于大的机油颗粒的形成,从而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上述专利中的油气分离系统具有使用寿命长、压力损失小的优点,但是其仅仅适用于汽油发动机中。对于柴油发动机,缸内压力和温度都明显高于汽油机,因而粘附在活塞和气缸上的机油雾化能力增强、油雾随活塞漏气量增多,因此对于柴油机中对油气分离器的分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油气分离效率高的发动机油气分离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包括内部为中空的本体,所述的本体两侧分别具有混合气入口和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内设有第一外挡板,所述的第一外挡板将本体分为初级分离腔和初级成品腔,所述的初级分离腔内设有初级分离组件,所述的混合气由入口进入初级分离腔内经初级分离组件分离后进入初级成品腔,所述的混合气出口与初级成品腔相通。
本装置设置于气门室罩盖上方,混合气由本体的入口进入初级分离腔,通过初级分离组件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后的混合气进入初级成品腔进行下一步分离或直接沿出口流出,通过第一外挡板明确将分离前后的混合气分开,保证混合气的分离效率,防止撞击分离后的油滴继续与混合气混合导致油气分离不彻底。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中,所述的初级分离组件包括一端与第一外挡板连接的第一外筒,第一外筒的另一端开口且朝向混合气入口一侧,所述的第一外筒内正对第一外筒开口设有第一内挡板,所述的第一外挡板上位于第一内挡板后方处设有连通初级分离腔和初级成品腔的第一内筒。
混合气经入口进入第一外筒后,由于第一外筒内正对其开口处设有第一内挡板,因而混合气直接撞击于第一内挡板上,混合气内的油雾经撞击分离,分离后油滴在重力作用下下落,分离后的混合气由第一内挡板两侧流向第一内筒,经第一内筒向初级成品腔输送。
由于第一内挡板正对着第一外筒的开口,因此混合气流正对着撞击于第一内挡板上,气流冲击力大,混合气的内油雾撞击分离效率高。若少量混合气未撞击于第一内挡板上,沿第一内挡板与第一外筒之间的间隙流过,则该部分混合气仍能撞击于第一外筒的底部,即第一外挡板上进行油气分离,分离完成的混合气回流至第一内筒的开口处,并有第一内筒流进初级成品腔。
在上述的汽车发动机油气分离装置中,所述的第一外筒的开口呈缩口状,所述的第一内档板面积大于等于第一外筒开口的面积。第一外筒的开口呈缩口状,则混合气流进入第一外筒时由于开口流通面积的急剧缩小,气流速度增大,在较大的惯性力作用下,进一步增加混合气撞击第一内挡板的力度。第一内挡板面积大于第一外筒的开口,因此进入第一外筒的混合气均能撞击于第一内挡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097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轮机进气冷却装置
- 下一篇:电子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