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的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37911.2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43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24 |
发明(设计)人: | 魏福祥;李坤;郭欣;段立群;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E01D21/06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 代理人: | 鄂长林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隧道 零距离 架梁 双梁运架一 体式 架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运架一体机,即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的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本设备在兼顾移梁、运梁和架梁要求同时,在不增加其他辅助设备即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的工况,在多隧道、桥隧相连等需要出隧道口零距离架梁的工况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背景
在通常的桥梁架设施工中,无论是运架分离式架桥机还是运架一体式架桥机,在出隧道后多为长距离桥台或现浇梁。目前在西南和西北桥隧相连多山地带,高速铁路施工中,桥隧较多,如果仍采用隧道口首孔梁现场浇灌的施工工艺,将严重制约施工成本。故一种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的架桥机将会大大改善这一现状。目前这一现状主要是由于混凝土梁宽度受限,在隧道内不能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从而不能实现喂梁,既有设备也不能实现在隧道口零距离架梁这一工况。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运架一体机存在的不能很好的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这一工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只需在原有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基础上改进部分结构件,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即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这一特殊工况。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双梁运架一体式机架桥机包括运架梁机和导梁机两部分,所述运架梁机包括主梁总成、起重行车、行走大车和动力总成。所述导梁机包括下导梁主梁、前支腿、中支腿、后支腿、临时支腿、架梁小车、支腿吊架和液电控制系统等部件。所述下导梁主梁尾端安装过渡导梁,过渡导梁截面比下导梁主梁的截面高度降低1/4;所述导梁机的架梁小车上设置架梁小车挡圈,架梁小车挡圈内设置临时垫墩,在靠近架梁小车一侧的侧横梁下表面焊接半球面结构的侧横梁连接座,在侧横梁下表面的侧横梁连接座两侧设置顶升油缸。
所述主梁总成采用双主梁结构型式,其主梁设置6段,两主梁之间由横联 固联,横联可设置4个,两主梁两端与侧横梁固联,侧横梁和支腿固联,支腿和大车架固联,支腿采用扇形结构,共同承载悬挂支承反力。侧横梁是主梁和支腿的过渡梁,同时也是运架梁机和下导梁机配合的过渡梁,满足运架梁机能够骑跨到下导梁小车上同步前进。
所述下导梁主梁采用单主梁结构型式,其主梁设置8段,段与段之间由螺栓连接,主梁上盖板焊有两条方钢轨道,架梁小车可沿上轨道行走;主梁下盖板亦焊有两条方钢轨道,主要是在抽动导梁时下导梁主梁可沿前中主支腿滚轮行走。后支腿和下导梁主梁固联,其中后支腿可以折叠。支腿吊架和主梁固联,架梁小车采用链轮驱动,可沿主梁上轨道上行走,用于完成喂梁和过孔等工况作业。
增加一套临时支腿,和下导梁主梁固联,在隧道口零距离架梁这一工况中取代后支腿作为临时支撑。此方法可使导梁在隧道口零距离架梁这一工况时处于低位状态,混凝土箱梁只需提高到一定高度即可满足喂梁。在架梁小车上加一临时垫墩,两者之间为限位活连接,以配合架梁机同步喂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进整机的部分组成结构,可有效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这一特殊工况,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的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运架梁机主视图;
图3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运架梁机俯视图;
图4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运梁机断面图;
图5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的导梁机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下导梁主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现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双梁运架一体式架桥机架梁小车结构示意图;
图8是导梁机前支腿结构断面图;
图9是导梁机前支腿结构主视图;
图10是导梁机中支腿结构断面图;
图11是导梁机中支腿结构主视图;
图12是导梁机主支腿结构断面图;
图13是导梁机主支腿结构主视图;
图14-1至14-14是双梁运架一体机隧道口零距离架梁工况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379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