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成电路芯片插接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44759.0 | 申请日: | 2010-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583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王幼林;王桂琴;梁亮;雷治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王立文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集成电路 芯片 插接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教学装置,尤其是用于电子实验教学的集成电路芯片插接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实验教学装置最普遍是设计成固定模式的实验箱,为适应不同的实验教学内容,其在实验箱上固定设计有多种规格的集成电路芯片插座,以提供安装集成电路芯片使用,在集成电路芯片插座周围对称分布排列着连线插孔。而这种传统式的电子实验教学装置在设计定制时,其结构只能根据当时的实验教学内容的需要来确定,由于实验箱整体的体积受限制,各种实验教学项目内容不能兼顾,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只能完成有限的指定实验教学项目。在实际使用中经常遇到需要用某种规格的集成电路芯片插座,而实验箱上没有或者不够用的情况,无法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对于有个性化要求的实验教学内容就只能重新进行整体设计和定制新的实验教学装置。可见现有技术的实验教学装置不具备使用的通用性,由此带来定制难和教学成本的增加。
现有的模块化电子实验教学装置,是由模块和底板组成,其每一个集成电路模块都是固定使用一种引脚数的集成电路芯片,在集成电路芯片插座周围对称分布排列着连线插孔。底板不但起到固定模块的作用,同时,底板孔还兼顾电路连接功能,因此底板的造价较高,学生还经常会因为错误的插接底板孔位置而将电路接错。
现有的电子实验教学装置,集成电路插座周围的连线插孔都是对称分布排列在其周围,并且简单的进行固定编号,同一个集成电路芯片插座若使用相同排距不同引脚数的集成电路芯片时,会导致集成电路芯片插座周围的连线插孔编号造成混乱,这样的结构很不利于实际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极易出错。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集成电路模块具有矩形立方体形状,其上安装有集成电路芯片插座,集成电路芯片插座在集成电路模块上面板的靠边位置,每一个集成电路芯片插座引脚都固定对应连接有一个排列在集成电路模块面板上的接线插孔,构成通用的集成电路模块,使排距相同而不同引脚数的集成电路芯片都能使用。
集成电路模块的长边设有卡片卡槽,引脚图卡片的尺寸与集成电路模块面板尺寸相一致,引脚图卡片可方便更换,引脚图卡片通过卡片卡槽固定在集成电路模块上不脱落。引脚图卡片有与集成电路模块接线插孔和芯片插座相对应的孔 位,并且在集成电路芯片插座对应的另一侧空白处印有集成电路符号,根据所使用的集成电路芯片引脚数量的多少,确定引脚图卡片上孔位开通的数量,把印有集成电路符号的引脚图卡片覆盖在集成电路模块上面,引脚图卡片上不开通的孔位,其下面对应的集成电路模块接线插孔和芯片插座将被引脚图卡片遮盖,只有要使用的接线插孔和芯片插座的部分露出来。
集成电路模块的下底面设有插接脚,底板设有可接收集成电路模块插接脚的底板孔,模块可插接固定在底板上,底板厚度略大于集成电路模块插接脚的长度,为防止集成电路模块插接底板时松动,底板孔的孔径为上小下大,插接脚具有上小下大的阶梯轴结构,依靠插接脚的自身弹性,使集成电路模块与底板之间长期反复使用不松动,底板孔距的尺寸确定为可使手指伸入两集成电路模块之间,以方便插拔集成电路模块,符合人体工程。
集成电路芯片插接模块设计为8~16脚、18~24脚或22~42脚三种结构,是在矩形模块体1的下面分别装有两个插接脚2,矩形模块体1的两个长边上分别设有卡片卡槽6和盖板卡槽5,模块体1的上面装有印刷电路板3,在印刷电路板3的一侧装有芯片插座4,对应的短边一侧设有接线插孔7,在印刷电路板3的两个长边分别设有接线插孔7,芯片插座4的每一个脚对应连接一个接线插孔7,在印刷电路板3的上面装有与印刷电路板3相同接线插孔7和芯片插座4大小相同的芯片插口9的盖板8,盖板8的两个长边分别设有盖板凸起10,在盖板8之上通过卡片卡槽6装有引脚图卡片11,在引脚图卡片11上设有与印刷电路板3相同的接线插孔7和芯片插孔13,在引脚图卡片11的中部设有图形或符号区12,引脚图卡片11的两个长边上分别设有凸起14,应用时将凸起14插入卡片卡槽6内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447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VR交互模式的沙盘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物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用教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