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二轮车炭罐的配置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66384.8 | 申请日: | 201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076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舒国勇;刘国余;高延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35/00 | 分类号: | B62J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冯剑明 |
地址: | 52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动 二轮 车炭罐 配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炭罐的配置结构,特别是一种机动二轮车炭罐的配置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机动二轮车为了将燃油蒸气引入燃烧并防止该蒸气挥发到大气中通常都设置有燃油蒸发系统;但是现在燃油蒸发系统中的炭罐多数布置于燃油箱的后部或侧部,特别是踏板车和弯梁车,由于燃油箱位于车身后部的空间狭小,而炭罐要布置在燃油箱附近,不便布置,只能挤占燃油箱的布置空间,使得燃油箱容积变小,另外,外覆盖件及管线同时也都需要为炭罐避让空间,从而使得整车的设计不够紧凑,并且使车体的宽度增加,管线布置也不够顺畅;同时,由于炭罐设置在燃油箱后部或侧部,燃油蒸发管路路径较长,增加了产品的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炭罐的配置结构,该结构节省安装空间,保证燃油箱大容量,整车布置紧凑、轻量化,并且安装方便、布管顺畅。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动二轮车炭罐的配置结构,其包括车架左、右上管,所述车架左、右上管之间设置有连接车架左、右上管的中部横架,中部横架上连接有头盔箱,并且中部横架位于头盔箱的后部下方;所述车架左、右上管后部连接有燃油箱,在所述头盔箱以及燃油箱的下方设置有后挡泥板,炭罐安装在所述头盔箱、燃油箱、后挡泥板以及车架左、右上管围成的空间内,并且炭罐支承在后挡泥板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炭罐的通气管伸入与大气相通的车架管内;所述燃油箱的前下部伸出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外端与连接于炭罐的燃油蒸发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管另一端与燃油箱内的油气分离器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挡泥板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个支承炭罐的凸台;所述凸台顶部延伸有前、后立板,前、后立板顶部分别设置有卡钩或卡孔,所述炭罐放置在前、后立板之间,炭罐上部围合有压板,压板的两侧扣接在前、后立板的卡钩或卡孔上;
另一种固定方式是:所述炭罐外设置有箍绑炭罐的绑带,绑带上设置有插接头,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插接所述插接头的插片;所述炭罐为水平设置的圆筒状,所述凸台上设置有承托炭罐的弧形托台;
另一种安装方式为:所述后挡泥板上连接有一个支承炭罐支架;所述支架与炭罐之间采用螺栓连接、扣合连接或插接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炭罐安装在头盔箱、燃油箱、后挡泥板以及车架左、右上管围成的空间内,从而使得头盔箱、燃油箱、外覆盖件及管线不需要为炭罐做避让,保证燃油箱大容量并使得整车布置和外观造型更紧凑,利于机车轻量化,而且,炭罐被后挡泥板、燃油箱、头盔箱及周围覆盖件包围,不需要增大覆盖件来遮避炭罐,也不需要设计单独的构件来做保护,节约成本;同时,后挡泥板上表面向上延伸有一个支承炭罐的凸台,有效增加了后挡泥板自身的强度,并且,不需要设计单独的安装支承零件;另外,燃油箱的前下部引出一条与炭罐的燃油蒸发管相连接的连接管,该设计有利于燃油箱的成型,同时燃油箱的出气口与炭罐之间连接的燃油蒸发管路径短,有效降低成本;至于炭罐的通气管通过车架管与大气相通,使得进入炭罐的空气更干净,防尘防水,延长炭罐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炭罐一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炭罐另一方向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炭罐另一种安装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4,一种机动二轮车炭罐的配置结构,其包括车架左、右上管21、22,所述车架左、右上管21、22之间设置有连接车架左、右上管21、22的中部横架23,中部横架23上连接有头盔箱1,并且中部横架23位于头盔箱1的后部下方;所述车架左、右上管21、22后部连接有燃油箱3,在所述头盔箱1以及燃油箱3的下方设置有后挡泥板4,炭罐5安装在所述头盔箱1、燃油箱3、后挡泥板4以及车架左、右上管21、22围成的空间内,并且炭罐5支承在后挡泥板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63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