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电地砖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8086.2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5/00;H02K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地砖 | ||
1.发电地砖,其特征是:垂直于盒状线圈壳(2)的上下两端板开两个并列平行的甲孔、乙孔;在盒状线圈壳(2)内并列放置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甲筒形线圈(3)的轴线和乙筒形线圈(9)的轴线相互平行,甲筒形线圈(3)的轴线与盒状线圈壳(2)的甲孔的轴线重合,乙筒形线圈(9)的轴线与盒状线圈壳(2)的乙孔的轴线重合,盒状线圈壳(2)的上下端面、甲筒形线圈(3)的端面、乙筒形线圈(9)的端面均沿水平方向;在上导磁板(5)的下平面间隔联接甲永磁体(6)和乙永磁体(8),甲永磁体(6)下端面的磁极极性和乙永磁体(8)下端面的磁极极性相反,分别将甲永磁体(6)和乙永磁体(8)从上方放入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内,甲永磁体(6)和乙永磁体(8)分别与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的内壁之间留间隙;上非磁性板(4)包住上导磁板(5)的上平面和侧面,并包住甲永磁体(6)的左侧面及前后面上部,并包住乙永磁体(8)的右侧面及前后面上部,上非磁性板(4)的下端面离开盒状线圈壳(2)的上端面一距离;
从盒状线圈壳(2)的甲孔、乙孔的下面分别放入丙永磁体(1)和丁永磁体(10),丙永磁体(1)上端面的磁极极性与甲永磁体(6)下端面的磁极极性相同,丁永磁体(10)上端面的磁极极性与乙永磁体(8)下端面的磁极极性相同,丙永磁体(1)和丁永磁体(10)分别与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的内壁之间留间隙,丙永磁体(1)、丁永磁体(10)分别与甲永磁体(6)、乙永磁体(8)同轴心,在丙永磁体(1)和丁永磁体(10)的下平面联接凹形下导磁板(12),下非磁性板(11)包位下导磁板(12)的下平面和侧面下部,下非磁性板(11)的上端面与盒状线圈壳(2)的下端面联接;
非磁性联接杆(13)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非磁性板(4)的中孔、上导磁板(5)的中孔、盒状线圈壳(2)的上下端板的中心、下导磁板(12)的中心,然后固定于下非磁性板(11)的上端面中心,非磁性联接杆(13)夹在甲筒形线圈(3)和乙筒形线圈(9)之间,非磁性联接杆(13)的顶盖放置于上非磁性板(4)的小窝内并卡住上非磁性板(4),非磁性联接杆(13)不接触上非磁性板(4)的中孔壁,非磁性联接杆(13)与上导磁板(5)的中孔配成滑动配合;盖板(7)盖住上非磁性板(4)中孔的大窝,盖板(7)的下端面离开非磁性联接杆(13)的上端面一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0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桥梁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飞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