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电地砖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68086.2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625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新广 |
主分类号: | E01C5/04 | 分类号: | E01C5/04;E01C15/00;H02K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电 地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技术,特别是一种发电地砖。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人行走时脚起脚落的踩踏发电装置,要么采用压电体,但成本昂贵且发电量小;要么结构复杂,易损坏,或踩踏时行程太大而绊脚。所以这些踩踏发电装置难以实用,无法普遍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发电地砖,克服现有踩踏发电装置的缺陷,目的是使其实用,易普遍推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发电地砖的构造:
如图1示,垂直于盒状线圈壳2的上下两端板开两个并列平行的甲孔、乙孔;在盒状线圈壳2内并列放置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甲筒形线圈3的轴线和乙筒形线圈9的轴线相互平行,甲筒形线圈3的轴线与盒状线圈壳2的甲孔的轴线重合,乙筒形线圈9的轴线与盒状线圈壳2的乙孔的轴线重合,盒状线圈壳2的上下端面、甲筒形线圈3的端面、乙筒形线圈9的端面均沿水平方向;在上导磁板5的下平面间隔联接甲永磁体6和乙永磁体8,甲永磁体6下端面的磁极极性和乙永磁体8下端面的磁极极性相反,分别将甲永磁体6和乙永磁体8从上方放入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内,甲永磁体6和乙永磁体8分别与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的内壁之间留间隙;上非磁性板4包住上导磁板5的上平面和侧面,并包住甲永磁体6的左侧面及前后面上部,并包住乙永磁体8的右侧面及前后面上部,上非磁性板4的下端面离开盒状线圈壳2的上端面一距离。
从盒状线圈壳2的甲孔、乙孔的下面分别放入丙永磁体1和丁永磁体10,丙永磁体1上端面的磁极极性与甲永磁体6下端面的磁极极性相同,丁永磁体10上端面的磁极极性与乙永磁体8下端面的磁极极性相同,丙永磁体1和丁永磁体10分别与甲筒形线圈3、乙筒形线圈9的内壁之间留间隙,丙永磁体1、丁永磁体10分别与甲永磁体6、乙永磁体8同轴心,在丙永磁体1和丁永磁体10的下平面联接凹形下导磁板12,下非磁性板11包住下导磁板12的下平面和侧面下部,下非磁性板11的上端面与盒状线圈壳2的下端面联接。
非磁性联接杆13的下端依次穿过上非磁性板4的中孔、上导磁板5的中孔、盒状线圈壳2的上下端板的中心、下导磁板12的中心,然后固定于下非磁性板11的上端面中心,非磁性联接杆13夹在甲筒形线圈3和乙筒形线圈9之间,非磁性联接杆13的顶盖放置于上非磁性板4的小窝内并卡住上非磁性板4,非磁性联接杆13不接触上非磁性板4的中孔壁,非磁性联接杆13与上导磁板5的中孔配成滑动配合;盖板7盖住上非磁性板4中孔的大窝,盖板7的下端面离开非磁性联接杆13的上端面一距离。
所述发电地砖的工作原理:由于磁的特性,甲永磁体6、乙永磁体8、丙永磁体1、丁永磁体10的磁力线形成图中虚线所示的状况。当有压力施加于上非磁性板4,上非磁性板4、上导磁板5、甲永磁体6、乙永磁体8将下行运动,这时由于同性相斥,甲永磁体6、乙永磁体8的磁力线与丙永磁体1、丁永磁体10的界面也下行运动,所以尽管刚开始甲永磁体6、乙永磁体8磁力线由于丙永磁体1、丁永磁体10的斥力而被迫上移,但很快,它们的磁力线和丙永磁体1、丁永磁体10的一同下行运动,此过程磁力线被甲筒形线圈3的导线和乙筒形线圈9的导线切割,线圈发电。当压力撤离,由于同性相斥,甲永磁体6、乙永磁体8上行,磁力线上行,被线圈的导线再次切割,线圈再次发电。
若干所述发电地砖拼铺在人行的路面(上非磁性板4朝上)或室内走道的地板、楼梯、公共场所的地面,所述发电地砖发电量是很可观的。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
所述发电地砖克服现有踩踏发电装置的缺陷,结构简单、成本低、耐用,所述发电地砖很实用,易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发电地砖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新广,未经刘新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680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铁路桥梁伸缩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飞轮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