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副车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20675825.0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23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0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伟;孟庆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2 | 分类号: | B62D21/0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构造的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承载式车身的前副车架。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承载式车身的前副车架是用来安装动力总成及底盘转向、悬架系统的构件,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分别连接在前、后横梁两端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整体构成方框型结构;左、右纵梁上分别设有悬架控制臂安装点。因前副车架为了满足刚度和强度要求,通常其材料采用高强度钢板,但是高强度钢板的深冲性能较差,不利于冲压成型,且易在左、右纵梁的悬架控制臂安装点处发生开裂和高应力集中,影响左、右纵梁本体强度和刚度,最终会对前副车架的疲劳性能产生较大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良的汽车前副车架,以利于冲压成型,并不会在左、右纵梁的悬架控制臂安装点处发生开裂和高应力集中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后横梁、分别连接在前、后横梁两端的左纵梁和右纵梁,整体构成方框型结构;在所述左、右纵梁与前、后横梁的连接点处分别具有向左、右纵梁本体的中部的一折弯,形成呈倒梯形的下沉部,在此下沉部上设有悬架控制臂的安装点。
所述左、右纵梁分为上、下两部分,为纵梁上板和与纵梁上板焊接连接的纵梁下板,在所述纵梁上板和纵梁下板之间还设有一加强板。
所述悬架控制臂在左、右纵梁上的安装点包括前安装点和后安装点,所述前安装点处设有容纳悬架控制臂端部衬套的凹进部,该凹进部设置于所述纵梁上板的下沉部上。
所述加强板位于所述凹进部处,与所述凹进部的表面相贴合。
所述后安装点位于所述左、右纵梁与所述后横梁的连接处,在此处,悬架控制臂通过安装总成安装于左、右纵梁上。
所述安装总成包括安装板I、安装板II以及焊接连接在安装板I和安装板II之间的套管;所述安装板I焊接连接在所述左、右纵梁上。
在所述安装板I和安装板II的侧部设有翻边,通过该翻边,安装板I和安装板II焊接连接所述后横梁。
在所述安装板I的中部设有一圆孔,该圆孔直径为5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对左、右纵梁进行改进,在左、右纵梁上设有下沉部,可使纵梁的垂直高度降低,在下沉部上设置容纳悬架控制臂连接端衬套的凹进部,更低的垂直高度可使凹进部的冲压深度较浅,使纵梁冲压件成型性能更好,前副车架总成的强度和刚度都得到较大改善;而且左、右纵梁由上下板焊接构成封闭式空心结构,并内置加强板,利于前副车架总成的碰撞吸能及力传递;除此以外,本前副车架总成在保证副车架最小离地间隙不变的情况下,结构紧凑,利于多种动力总成的布置,提高底盘的平台化和通用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纵梁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悬架控制臂的安装总成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前横梁;2、后横梁;3、左纵梁;4、右纵梁;5、悬架控制臂;6、前安装点;7、后安装点;8、纵梁上板;9、纵梁下板;10、加强板;11、凹进部;12、下沉部;13、安装板I;14、套管;15、安装板II;16、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包括前横梁1、后横梁2、分别连接在前、后横梁1、2两端的左纵梁3和右纵梁4,整体构成方框型结构。如图2所示,左、右纵梁3、4分为上、下两部分,为纵梁上板8和与纵梁上板8焊接连接的纵梁下板9,在所述纵梁上板8和纵梁下板9之间还设有一加强板10。在左、右纵梁3、4与前、后横梁1、2的连接点处分别具有向左、右纵梁3、4本体的中部的一折弯,形成呈倒梯形的下沉部12,在此下沉部12上设有悬架控制臂5的安装点。
悬架控制臂5在左、右纵梁3、4上的安装点包括前安装点6和后安装点7,前安装点6处设有容纳悬架控制臂5端部衬套的凹进部11,该凹进部11设置于纵梁上板8的下沉部12上。
通过对左、右纵梁3、4进行改进,在左、右纵梁3、4上设有下沉部12,可使纵梁的垂直高度降低,在下沉部12上设置容纳悬架控制臂5连接端衬套的凹进部11,更低的垂直高度可使凹进部11的冲压深度较浅,使纵梁冲压件成型性能更好;而且,采用此种结构,在保证副车架最小离地间隙不变的情况下,结构紧凑,利于多种动力总成的布置,提高底盘的平台化和通用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7582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汽车行李箱铰链缓冲件
- 下一篇:加强型汽车前轴工字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