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元件的散热组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20689499.9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9942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吴哲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哲元 |
主分类号: | H01L23/367 | 分类号: | H01L23/367;H01L23/552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元件 散热 组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元件的散热组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应用于发热型电子元件(如:功率晶体、集成电路、LED等元件)的散热结构,其大多以一金属散热片直接贴合于该电子元件的发热面上,藉由热传导方式将该电子元件的热量经由该金属散热片对外发散,同时,可另配合风扇或其它空气对流装置,强制驱动该金属散热片周侧的空气形成流动,以提升其散热效果。
一般应用于电子元件防电磁波干扰的隔离装置,其多以一具导磁性的金属罩设置于该电子元件周侧与上方,以适当的阻隔电磁波,达到防止电磁波干扰的效果,而随着各种不同应用电路的散热与防电磁波干扰需求的增加,往往需要设置同时具有散热与防电磁波干扰的结构;然而,基于加工困难度及生产成本的考虑,上述传统的金属罩与金属散热片并不适合将其强制整合,而目前在市面上亦未见有相关结构,因此,如何能在不影响电子元件正常散热功能下,提升抗电磁波干扰能力,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子元件的散热组装结构,其于电子元件周侧形成具导磁性的防护隔离,能有效避免外部的电磁波干扰,同时其能有效提升散热元件的导热效果,增进整体的散热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的散热组装结构包括:至少一散热元件,其结合接触于一设于电路板上的电子元件的发热面上;多个连接元件,其相互充份密集(或密合接触)地设置于该电子元件周侧的电路板上,该各连接元件至少以局部部位与该散热元件相抵触。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多个连接元件为电性连接,且其中至少一连接元件与该电路板上的接地点形成电性连接。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散热元件表侧形成有一能够提升导热效率的导热层。
依上述结构,其中所述连接元件表侧形成有一能够提升导热效率的导热层。
本发明的电子元件的散热组装结构,其于电子元件周侧形成具导磁性的防护隔离,能有效避免外部的电磁波干扰,同时其能有效提升散热元件的导热效率,增进整体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元件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组合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和图5所示,本发明的结构主要包括:散热元件1与连接元件2等部份,其中该散热元件1表侧具有一接触面11,该接触面11与一设于电路板4上电子元件3的发热面31相接触,以利于发散该电子元件3经由发热面31所产生的热量,连接元件2由金属(导磁)材质制成,如图2和图3所示,其具有一结合固定(焊接或抵触)于电路板4上的底部21,于该底部21上经由一弹性支撑部22连接一抵触面23,该抵触面23弹性接触于所述散热元件1的接触面11,且于该底部21上另设有一定位部211(图2所示为一凹槽),而该抵触面23上则延伸设置一被定位部231(图2所示为一钩部),藉由该被定位部231(钩部)伸入定位部211(凹槽)内,能形成一滑动行程的限制,同时,配合所述弹性支撑部22的支撑,能使该抵触面23有效接触于散热元件1的接触面11;上述结构于实际应用时,可利用多个连接元件2相互充份密集(或密合接触)地设置于所述电子元件3周侧的电路板4上,并使该各连接元件2的抵触面23与散热元件1的接触面11相抵触,而各连接元件2的底部2则结合于电路板4上,藉以于该电子元件3周侧形成一围绕,且使其中至少一连接元件2与该电路板4上的接地点形成电性连接,再配合所述散热元件1(多为金属材质)设置于电子元件3上方,能形成一完整的电磁波隔离,使该电子元件3免受外部电磁波的干扰。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若所述电路板4表面无法提供所述连接元件2接地的连接位置,则可于电路板4上设有至少一与接地点电性连接的固定座41(具有内螺纹),而该散热元件1则可经由一导电的固定元件42(可为一螺栓)结(螺)合固定于该固定座41上,如此,不但能固定该散热元件1,还能使所述各连接元件2依序经由散热元件1、固定元件42、固定座41而形成接地,同样达到隔离电磁波的功能;同时,所述散热元件1表侧可依需要形成有一能提升导热效率的导热层12,连接元件2亦可依需要形成有一导热层,以增进整体之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元件的散热组装结构确实能达到防电磁波干扰、提升散热效率的效果,具有新颖性与创造性,因此依法提出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惟上述说明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与范畴所延伸的变化、修饰、改变或等效置换,亦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哲元,未经吴哲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206894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均温板结构改良
- 下一篇:封装打线工艺的压板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