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3731.1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2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熊崎健太;松原亨;田端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L15/20 | 分类号: | B60L15/20;B60K6/445;B60L7/14;F16H6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具备能够作为动力源发挥功能的旋转电机和与该动力源连结的变速装置的车辆进行控制的车辆的控制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装置,提出了对滑行变速时的输出轴转矩的变动进行抑制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按照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控制装置,通过使滑行变速时的惯性相减少电机的再生转矩,能够抑制输出轴转矩的变动。
其中,还有在滑行行驶时进行降档的情况下,使驱动力源的输出增大的技术和逐渐改变输出控制要素以使驱动力源的转速以规定的变化率变化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此外,还有在滑行变速过程中存在制动操作的情况下,不进行降档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进而,还提出了在具有电机和变速器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在滑行减速时进行变速的情况下控制再生转矩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0769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0419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5502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094332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伴随司机的制动操作而进行再生滑行变速的过程中解除了该制动操作的情况下,基于电机的再生转矩伴随该解除操作而减少,所以车辆的减速度暂时下降。
另一方面,就转矩相或惯性相的输出轴转矩的变动而言,虽然可以利用例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等来进行某种控制,但实际上将其控制为0或控制为能够视为0的程度非常困难。
从而,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制动操作未解除时没有显现出来的车辆的减速度下降后的再减速。即,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装置,在产生再生滑行变速中的制动操作的解除的情况下,司机所能感知到的相对冲击较大,存在引起驾驶性能下降这样的技术问题。对于上述问题,上述专利文献2至4所公开的技术也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与制动操作的有无无关地控制再生滑行变速期间的输出轴转矩的变动的车辆的控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的控制装置,对具备旋转电机和变速装置的车辆进行控制,上述旋转电机能够与输入轴之间进行转矩的输入输出,上述变速装置被设置成在上述输入轴和与车轴连结的输出轴之间具备多个卡合装置,在上述输入轴与上述输出轴之间传递转矩,并且根据上述多个卡合装置的卡合状态,能够构筑出上述输入轴的转速与上述输出轴的转速之比即变速比相互不同的多个变速级,其特征在于,具备:检测单元,其对驾驶者的制动操作量进行检测;以及输入轴转矩控制单元,其在上述旋转电机的滑行再生时进行上述变速级的切换的滑行再生变速期间,上述检测出的制动操作量朝向促使赋予上述车辆的制动力减小的减少方向变化的情况下,以抑制上述输出轴的转矩伴随该制动操作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方式对上述输入轴的转矩进行控制。
本发明所涉及的车辆,具备旋转电机和能够通过多个卡合装置构筑多个变速级的变速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旋转电机是可以采用例如电动发电机等实践方式的装置,能够对输入轴进行转矩的输出(即,表示对车轴的驱动转矩的供给)和经由输入轴进行转矩的输入(即,表示电力再生(发电))的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变速装置,在该输入轴和与车轴相连的输出轴之间的转矩传递路径上具备多个卡合装置(例如,油压卡合湿式多板式离合器机构或制动机构等),是例如可以采用ECT(Electronic Controlled Transmission:电子控制变速装置)等实践方式的装置。变速装置能够根据上述多个卡合装置的卡合状态,构筑相互变速比不同的多个变速级。
其中,从输入轴、输出轴及变速装置的位置关系而言,输入轴表示变速装置的输入轴,输出轴表示变速装置的输出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373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