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缸筒的表面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03753.8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49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成瀬裕行;唐泽均;横尾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3C18/31 | 分类号: | C23C18/31;C25D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岳雪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处理液接触到设置于缸体的缸筒的内表面以处理内表面的缸筒的表面处理技术。
背景技术
由于发动机的缸筒内表面暴露在受到活塞环的摩擦及因燃料的燃烧而引起的高热环境中,因此对该表面具有强度要求。为提高表面强度,实施表面处理是有效的。在实施表面处理之一的镀覆处理的情况下,要求在镀覆处理前预先去除表面上的污物等。这样,将在表面处理前去除污物等的处理称为前处理。在图11中说明了镀覆处理的前处理的一例。
如图11所示,前处理包括蚀刻处理、酸活化处理、第一锌置换处理、溶解活化处理及第二锌置换处理。仅是蚀刻处理就是由基于处理液的化学处理、用于清洗的一次水洗、二次水洗、防止干燥的空转(アイドラ一)等多个工序构成。在这些工序中,提出了化学处理工序的具体例子(例如,专利文献1)。
图12表示公开于专利文献1的表面处理装置。
参照图12,将缸体101放置在具有下部开口堵塞部件103的托板104上,以堵塞缸体101的下部开口。接着,将托板104配置在托盘105上。沿着箭头(1)所指方向,使具有喷嘴106的罩部件107移动,堵塞缸体101的上部开口,使用可挠性的密封环102进行密封。
沿着箭头(2)所指方向,从处理液供给路108向喷嘴106供给处理液。沿着箭头(3)所指方向,被供给的处理液从处理液喷射孔109喷射到缸筒110的下部,并沿着箭头(4)所指方向,一边与缸筒110的内表面接触一边上升。沿着箭头(5)所指方向,缸筒110内的处理液主要从设置在托板104上的第一排液通路111排出,剩余的处理液沿着箭头(6)所指方向从设置在盖体107上的第二排液通路112排出。
然而,在生产线中,存在在一个生产线上对不同直径的缸筒实施前处理的情况。为了对不同直径的缸筒实施前处理,使用对应于不同直径的缸筒的密封环密封缸筒的上部开口。
为了大径的缸筒,准备具有大径的密封环102的罩部件107,为了小径的缸筒,准备具有小径的密封环102的罩部件107。这样,在以往需要准备多个对应于缸筒直径的罩部件107。因此,增加了罩部件107的供应费用和保管费用。而且,增加了变更罩部件107的变更工时。近年来,对于降低成本方面有改善的要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1473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成本的缸筒的表面处理装置。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缸筒的表面处理装置将处理液供给到内燃机缸体的缸筒内以处理所述缸筒内表面,该装置具有:以使衬垫面位于上方的方式支撑在托板上的所述缸体、放置在所述衬垫面上用于堵塞所述缸筒的上部开口的罩部件,所述罩部件在其下表面具有与所述衬垫面紧贴而防止所述处理液的泄漏的多个密封环,所述多个密封环具有可挠性,并且以所述缸筒的中心轴为中心被设置成同心圆状,所述多个密封环的下端的基准部(レベル)被设计成具有高低差,使得相对于最靠近所述中心轴的密封环,离中心轴越远的密封环越位于高位。
优选使所述罩部件的所述下表面设计成台阶形状,以使所述多个密封环从所述下表面突出的量实质上相同。
优选使所述托板由分别支撑不同大小的所述缸体的多个托板构成。
优选使所述罩部件的所述下表面为平坦面,在该平坦面的下表面上设置有所述多个密封环。
在小径的缸筒的情况下,使多个密封环中最靠近中心轴侧的密封环抵接(当てる)在衬垫面上。在更大的缸筒的情况下,使相邻的密封环抵接在衬垫面上。在进一步更大的缸筒的情况下,使进一步相邻的密封环抵接在衬垫面上。这样,对应于缸筒的直径使用合适的密封环来发挥密封性。即使在不同直径的缸筒的情况下,也无需更换密封环及罩部件的台阶部,因此,能够谋求缩短替换台阶部的工时。而且,由于实现了罩部件的公用化,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而降低了装置整体的成本。
突出的量相当于压破量(潰れ代),该压破量影响密封性能。假设突出的量各不相同,有可能导致密封性参差不齐,加大密封环的形状设计难度。在这一方面上,根据本发明,由于突出的量实质上相同,因此,密封环的形状设计容易,能够降低密封环的供应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缸筒的表面处理装置的侧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表面处理部的剖面图;
图3(a)~(b)是表示密封大小不同的缸筒的上部开口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同时密封两个大小不同的缸筒的状态的图;
图5(a)~(b)是比较表示罩部件的下表面为平坦的例子和罩部件的下表面为台阶状的本实施例的剖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37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8-00 通过液态化合物分解抑或覆层形成化合物溶液分解、且覆层中不留存表面材料反应产物的化学镀覆
C23C18-02 .热分解法
C23C18-14 .辐射分解法,例如光分解、粒子辐射
C23C18-16 .还原法或置换法,例如无电流镀
C23C18-54 .接触镀,即无电流化学镀
C23C18-18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