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产煤粉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05009.1 | 申请日: | 201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24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保罗·格德特;马库斯·迈尔;乔治·斯塔马特阿基斯;贝尔纳德·考文贝赫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5/00 | 分类号: | C21B5/00;F26B21/10;B02C23/30;B02C23/34;C10B5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地址: | 卢森堡*** | 国省代码: | 卢森堡;L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方法 | ||
1.一种生产煤粉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在热气体发生器内被加热到预定温度的干燥气体;
-将加热后的干燥气体供应到粉碎机中;
-将原煤引入到粉碎机中,所述粉碎机将原煤研磨成煤粉;
-从所述粉碎机收集干燥气体和煤粉的混合物并将所述混合物供应到过滤器,所述过滤器将干燥的煤粉与干燥气体分离;
-收集干燥的煤粉以待进一步使用,并将干燥气体从过滤器供应到排气管线;
-收集离开所述过滤器的干燥气体并将所收集的干燥气体的一部分供应到再循环管线,以将再循环干燥气体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其特征在于:
提供干燥气体的步骤包括将可变流速的热炉废气通过热炉废气管线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以使用作干燥气体的热炉废气的量最大化;并且
通过调节经过所述热炉废气管线的所述热炉废气的流速来控制粉碎机气体进口处的所述干燥气体的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布置在所述热炉废气管线中的热炉废气风扇来调节所述热炉废气的所述流速。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通过布置在所述排气管线中的主风扇来调节所述干燥气体的所述流速。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热炉废气操作模式,其中:
-切断所述再循环管线,使得没有再循环干燥气体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打开所述热炉废气管线,使得只有热炉废气以可变流速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通过设定所述排气管线中的干燥气体的流速并通过调节经过所述热炉废气管线的所述热炉废气的流速来控制所述粉碎机气体进口处的干燥气体的压力。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一中间操作模式,其中:
-打开所述再循环管线,使得再循环干燥气体以可变流速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打开所述热炉废气管线,使得热炉废气以可变流速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通过设定所述排气管线中的干燥气体的流速并通过调节经过所述热炉废气管线的所述热炉废气的流速来控制所述粉碎机气体进口处的干燥气体的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第二中间操作模式,其中:
-打开所述再循环管线,使得再循环干燥气体以可变流速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打开所述热炉废气管线,使得热炉废气以固定流速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通过设定经过所述排气管线的干燥气体的流速并通过调节布置在所述排空管线中的调节风门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粉碎机气体进口处的干燥气体的压力。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传统操作模式,其中:
-打开所述再循环管线,使得再循环干燥气体以可变流速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切断所述热炉废气管线,使得没有热炉废气供应到所述热气体发生器;
-通过设定经过所述排气管线的干燥气体的流速并通过调节布置在排空管线中的调节风门的位置来控制所述粉碎机气体进口处的干燥气体的压力。
8.根据权利要求4和5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热炉废气具有的预定组分的浓度高于第一浓度阈值和/或所述热炉废气具有的温度低于第一温度阈值,则所述方法从所述热炉废气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一中间操作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5和6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所述热炉废气具有的预定组分的浓度高于第二浓度阈值和/或所述热炉废气具有的温度低于第二温度阈值,则所述方法从所述第一中间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第二中间操作模式。
10.根据权利要求6和7所述的方法,其中,如果启动所述第二中间操作模式后已经过去预定的时间,则所述方法从所述第二中间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传统操作模式。
11.根据权利要求4和7所述的方法,其中,在以下情况下,所述方法从所述传统操作模式切换到所述热炉废气操作模式:
在研磨和干燥设备启动时;或者
如果可得到热炉废气;或者
如果所述热炉废气具有的预定组分的浓度低于第三浓度阈值和/或所述热炉废气具有的温度高于第三温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保尔伍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050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