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2585.9 | 申请日: | 2010-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23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上田笃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4/36;H01M4/48;H01M4/58;H01M4/587;H01M10/0563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1.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具备正极、负极和非水电解质,其特 征在于,
所述正极含有以化学式LiMPO4(M是选自Fe、Mn、Ni及Co中的至少 一种金属元素)表示的磷酸金属锂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所述负极含有石墨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所述负极的初始充放电效率e2相对于所述正极的初始充放电效率 e1,满足式e2=e1-x(10≤x≤20)的关系。
2.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其特征在于,所述 磷酸金属锂为碳复合磷酸金属锂。
3.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碳 复合磷酸金属锂含有1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比例的碳。
4.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放电至 电池电压为2.0V时,所述磷酸金属锂中的锂Li和金属元素M之比Li/M 为0.70以上0.80以下。
5.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 极具备由60重量%以上的石墨和40重量%以下的碳材料构成的负极活性 物质。
6.权利要求5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 墨材料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求得的面间隔d002为0.3335nm以上0.3375nm 以下,比表面积为0.5m2/g以上4m2/g以下,所述碳材料是经拉曼光谱 法测定的1360(D)cm-1和1580(G)cm-1的强度比I1360(D)/I1580(G)为0.8以上 1.2以下,比表面积为2m2/g以上6m2/g以下的非晶质碳或难石墨化碳。
7.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 极具备由80重量%以上的石墨和20重量%以下的氧化硅构成的负极活性 物质。
8.权利要求7所述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石 墨材料用粉末X射线衍射法求得的面间隔d002为0.3335nm以上0.3375nm 以下,比表面积为0.5m2/g以上4m2/g以下,所述氧化硅材料的比表面 积为2m2/g以上10m2/g以下。
9.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电极组和收容所述电极组的电池容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极组具备正极板、负极板、和在所述正极板及负极板的间隙 配置的隔板,且被卷绕,
所述正极板包括正极基材和设在所述正极基材上的正极合剂层,
所述负极板包括负极基材和设在所述负极基材上的负极合剂层,
所述正极合剂层含有以化学式LiMPO4(M是选自Fe、Mn、Ni及Co 中的至少一种金属元素)表示的磷酸金属锂化合物作为正极活性物质,
所述负极合剂层含有石墨及非晶质碳材料作为负极活性物质,
所述负极板的初始充放电效率(e2)相对于所述正极板的初始充放 电效率(e1),满足e2=e1-x(10≤x≤20)的关系。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磷酸金 属锂为碳复合磷酸金属锂。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碳复 合磷酸金属锂含有1重量%以上5重量%以下比例的碳。
12.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 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放电至电池电压为2.0V时,所述磷酸金属 锂中的锂Li和金属元素M之比Li/M为0.70以上0.80以下。
13.权利要求9所述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具 备由60重量%以上的石墨材料和40重量%以下的碳材料构成的负极活性 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车辆能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258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桥梁
- 下一篇:立面的石材干挂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