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13139.X | 申请日: | 2010-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19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2 |
发明(设计)人: | 小西一诚;今津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12N15/09 | 分类号: | C12N15/09;C12N1/15;C12N1/19;C12N1/21;C12N5/10;C12N9/00;C12P1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丁香兰;庞东成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脱氧 青蟹肌糖 合成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耐热性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基因、重组载 体、转化体以及2-脱氧青蟹肌糖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许多邻苯二酚等芳香族化合物是以石油为原料而进行生产的,但从石油资 源枯竭的问题、削减二氧化碳排放量等方面出发,要求开发出利用生物物质的环境协 调型的新型制造工艺。
另一方面,有文献发现2-脱氧青蟹肌糖(以下称为DOI)能够转换为工业上有用的 芳香族化合物(邻苯二酚等)(非专利文献1),此外,有文献报道能够由作为生物物质的 构成要素之一的葡萄糖来合成该DOI(非专利文献1)。在该DOI制造工艺中重要的是 由葡萄糖-6-磷酸向DOI转换的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以下称为DOI合成酶),DOI 不仅能够转换为上述芳香族化合物,还能够成为各种有用化合物的中间体,因而DOI 合成酶备受瞩目。
DOI合成酶是于1997年由属于丁酰苷菌素生产菌环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irculans)的微生物分离纯化的(非专利文献2),随后其基因序列也被公开(专利文献1)。 除此之外,迄今为止还发现了来自印度斯坦链异壁菌(Streptoalloteichus hindustanus) JCM3268株(非专利文献3)的DOI合成酶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3688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Tetrahedron Letters 41,1935-1938,2000
非专利文献2: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50(5),424-428,1997
非专利文献3:The Journal of Antibiotics 59(6),358-361,200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DOI合成酶的稳定性和比活性等各种特性并不令人满意,而且基本 上没有进行与适合于数千吨规模的工业化制法的酶的分析和功能提高有关的研究。例 如,来自属于环状芽胞杆菌的微生物的DOI合成酶(BtrC)在稳定性等方面存在很大的 问题,来自印度斯坦链异壁菌JCM3268株的DOI合成酶的比活性明显较低,工业上 难以利用。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于热和pH的稳定性等特性比现有 的酶更优异的DOI合成酶,以及提供一种使用了该酶的DOI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这些课题,本发明人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了一种与现有的酶相比 热和/或pH稳定性得到了提高的DOI合成酶,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涉及以下所示的DOI合成酶、DOI合成酶基因、重组载体、转化体 以及DOI制造方法。
[1]一种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其具有下述(1)、(2)、(4)、(6)和(7)的特性,且 具有下述(3)和/或(5)的特性:
(1)作用:本酶具有将葡萄糖-6-磷酸转换为2-脱氧青蟹肌糖的功能;
(2)最适pH范围:7.0~7.7;
(3)稳定pH范围:6.0~8.0;
(4)最适温度范围:55~70℃;
(5)稳定温度范围:20~46℃;
(6)辅酶:利用NAD+;
(7)分子量:39000~42000。
[2]如[1]所述的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其中,其具有下述(8)的特性:
(8)比活性:1.0μmol/min/mg以上(反应温度65℃)。
[3]如[1]或[2]所述的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其中,其具有下述(9)的特性:
(9)辅因子:通过添加Co2+离子提高活性。
[4]如[1]~[3]的任一项所述的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其中,稳定温度范围为 20~60℃。
[5]一种2-脱氧青蟹肌糖合成酶,其具有下述任一种氨基酸序列:
(a)序列号2、4、6、8、10或12的任一项记载的氨基酸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旭化成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1313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化抽油系统
- 下一篇:液体燃料的制造方法及液体燃料的制造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