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酰亚胺膜、它们的制造方法和金属层叠聚酰亚胺膜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6427.9 | 申请日: | 2010-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8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直行;三井秀则;上木户健;饭泉畅;柳田圭一;升井英治;西野敏之;宫本贵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32B27/34 | 分类号: | B32B27/34;B05D7/02;B05D7/24;B29C55/02;B32B15/088;C08G73/10;B29K79/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酰亚胺 它们 制造 方法 金属 层叠 | ||
1.一种聚酰亚胺膜,是具有各向异性的线膨胀系数,在聚酰亚胺层(b)的单面或两面层叠了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层(a)是由包含具有下述化学式(1)的结构的二胺的单体成分得到的聚酰亚胺,
[化1]
通式(1)中,R表示选自通式(2)所示的组中的1价的基团,
[化2]
通式(2)中,R1表示氢原子或甲基,二个R1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层(a)是由还包含酸成分且在酸成分100摩尔%中包含50~100摩尔%的选自均苯四甲酸二酐和3,3’,4,4’-联苯四甲酸二酐中的至少1种的单体成分得到的聚酰亚胺。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
(i)在能够得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b)的自支持性膜上涂布能够得到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接下来,以具有各向异性的线膨胀系数的方式,将该膜在至少1个方向上拉伸或收缩,加热而得到,或者
(ii)将能够得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b)和能够得到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共挤出而得到的自支持性膜,以具有各向异性的线膨胀系数的方式,在至少1个方向上拉伸或收缩,加热而得到。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层(a)是由二胺成分100摩尔%中包含30~100摩尔%的具有化学式(1)的结构的二胺的单体成分得到的聚酰亚胺。
5.如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具有化学式(1)的结构的二胺是二氨基二苯醚。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MD方向的线膨胀系数LMD和TD方向的线膨胀系数LTD为|(LMD-LTD)|>5ppm的关系。
7.如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聚酰亚胺层(a)的厚度为0.05~2μm。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1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在聚酰亚胺层(a)的表面,直接或借助粘接剂层将金属层层叠而使用。
9.一种金属层叠聚酰亚胺膜,其特征在于,在如权利要求1~8的任1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的聚酰亚胺层(a)的表面,直接或借助粘接剂层将金属层层叠。
10.一种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是权利要求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聚酰亚胺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能够得到聚酰亚胺层(b)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b)在支持体上流延、干燥,制造自支持性膜;
在该能够得到聚酰亚胺层(b)的自支持性膜上涂布能够得到聚酰亚胺层(a)的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
然后,将涂布了聚酰亚胺前体溶液(a)的自支持性膜,以得到在MD方向和TD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线膨胀系数的膜的方式,在至少1个方向上拉伸、加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部兴产株式会社,未经宇部兴产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42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减少电磁干扰泄漏的可插拔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水功能的IDC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