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天线以及天线模块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27007.2 申请日: 2010-07-01
公开(公告)号: CN102474008A 公开(公告)日: 2012-05-23
发明(设计)人: 加藤登;谷口胜己;池本伸郎;村山博美 申请(专利权)人: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主分类号: H01Q7/00 分类号: H01Q7/00;H01Q1/38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樊建中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天线 以及 模块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RFID通信等的利用了电磁场耦合的通信中使用的天线以及天线模块。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了各种非接触IC的接近型通信系统被广泛利用在各种领域。在这样的通信系统中,例如以具备无线通信用IC的非接触IC卡和读卡器构成,通过使非接触IC卡和读卡器在规定距离内接近来执行通信。并且,为了进行通信需要天线,该天线根据通信信号的频率来设定谐振频率。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等中记载有这样的天线,该天线基本具有:在平面上卷绕的线圈电极、和用于与该线圈电极的电感一起设定谐振频率的产生电容的构造。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在绝缘板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分别具备按规定卷绕的线圈电极。并且,通过使这些线圈电极相对而配置从而产生希望的电容。此时,通过增大线圈电极的宽度来获得大的电容。

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现有例中,记载了如下构造:在绝缘板的表面侧形成线圈电极和电容器的一方的相对电极,在背面侧形成电容器的另一方的相对电极。在该构造中,为了连接背面侧的相对电极和表面侧的电路图案,在绝缘板上机械地形成导电性贯通孔。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在绝缘板的表面侧形成线圈电极,在背面侧形成用于与线圈电极产生电容的静电容调整图案。并且,通过静电容调整图案的形状(线路长度)来调整电容。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84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2:JP特开平1-334203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构造中,由于使线圈电极的卷绕数较少、宽度较宽地形成,增大了电容的另一方面,电感会变得非常小。因此,天线能发射的磁场变弱,能可进行通信的距离变短,不适于需要规定的信号电平的数据通信。

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现有技术的构造中,对绝缘板进行机械的打通,由于是物理性使表面侧的电极图案和背面侧的电极图案导通,因此制造工序变得繁杂。

另外,在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构造中,俯视观察即沿着在天线表面的磁场的方向来观察,背面侧的静电容调整图案与表面侧的线圈电极以相同的卷绕方向来形成。因此,背面侧的静电容调整图案并不对天线的电感有贡献,该电感仅依赖于表面侧的线圈电极的图案。因此,为了增强发射磁场使电感增强,为此则必须采用增加表面侧的线圈电极的卷绕数等的导致大型化的构造。

另外,在使用这样的线圈电极的天线的情况下,通过由该线圈电极的形成图案所决定的电感以及电容来决定天线的特性。但是,使电感以及电容成为规定值地进行天线的设计并不容易。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各种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实现能获得规定的磁场强度的简单且小型且特性设计容易的天线。进而使用该天线来实现通信特性优良的天线模块。

本发明涉及具备以规定间隔而相对配置的第1线圈电极和第2线圈电极的天线。第1线圈电极为平面状且形成为卷绕状,具有第1端部以及第2端部。第2线圈电极与该第1线圈电极隔开规定间隔,为平面状且形成为卷绕状,具有第3端部以及第4端部。

另外,该天线具备用于将第1线圈电极的第2端部以及第2线圈电极的第4端部与外部元件连接的第1连接用电极以及第2连接用电极。该天线具备配设于第4端部和第2连接用电极之间的中间电极。

并且,该天线以规定形状来形成第1线圈电极、第2线圈电极、第1连接用电极、第2连接用电极以及中间电极,以使得第1端部与第3端部电容耦合,第2端部与第1连接用电极电容耦合,第4端部与中间电极电容耦合,中间电极与第2连接用电极电容耦合。另外,该天线第1端部与第3端部的耦合电容比第2端部与第1连接用电极的耦合电容大。另外,该天线第4端部与中间电极的耦合电容比中间电极与第2连接用电极的耦合电容大。

在该构成中,天线的电容比起第1端部与第3端部的耦合电容以及第4端部与所述中间电极的耦合电容,更大地受到第2端部与第1连接用电极的耦合电容以及中间电极与第2连接用电极的耦合电容的影响。因此,若高精度地形成作为用于与外部元件连接的构造的、第1连接用电极与第2端部的电容耦合部以及第2连接用电极与中间电极的电容耦合部,则能对天线的其它部分的构造赋予自由度。由此,能以容易的设计来形成稳定特性的天线。

另外,本发明的天线也可以是:第1线圈电极和第2线圈电极的除了端部以外的形成为卷绕状的电极,由沿着与平面正交的方向大致不重合的形状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0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