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9413.2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昌弘;河内岳志;北村利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和铁粉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9/107 | 分类号: | G03G9/107;G03G9/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照相 显影剂 载体 及其 制造 方法 以及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及其制造方法、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以及电子照相显影剂。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复印机、打印机等中使用的电子照相显影方法,使用级联法、磁刷显影法、以及其他方法。近年来,通常的方法是如下所述的磁刷显影法:通过磁刷使调色剂图像在形成于感光鼓上的静电潜像上显影,然后使其热定影,从而获得图像。进而在最近,大多使用如下所述的双成分系显影剂:使调色剂在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本发明中,有时记载为“载体”。)的颗粒上静电取向,在该载体上形成磁刷。
双成分系显影剂中,作为构成载体的载体颗粒,使用在构成该载体颗粒的芯材(本发明中,有时记载为“载体芯材”。)的表面适当被覆有带电性与调色剂相反的树脂的物质。通过在显影机内混合并搅拌该载体颗粒和调色剂颗粒,调色剂颗粒带电,并附着在载体颗粒上。接着,带电的调色剂颗粒从由载体颗粒形成的磁刷移动并附着到在感光体、静电记录体上形成的静电潜像上。通过使该静电潜像显影,能够获得图像。
在上述那样的使用载体颗粒和调色剂颗粒的双成分显影剂的显影方法中,调色剂颗粒在显影时从磁刷移动到感光体。为此,变得不足的调色剂颗粒被迅速补给,再次与载体颗粒进行混合、搅拌,反复进行显影。因此,载体颗粒与调色剂的带电量与图像形成有很大关联。
然而,调色剂颗粒在显影时进行供给、消耗,经常被替换为新的调色剂颗粒,与此相对,载体颗粒残留在显影机内被反复使用。
另外,若载体颗粒的带电量高,则对显影机自身有很多好处。例如,通过使用高带电量的载体,能够减少必要的载体颗粒的量。由此能够达到显影机的轻量化、减轻对磁鼓的负荷。
为了提高载体颗粒的带电量,在多数情况下一般采用的手段是改变被覆载体芯材的树脂的种类、厚度,或者加入适当添加物等。
另一方面,载体芯材自身的特性对载体颗粒的特性也有影响。
例如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如下方案:通过减少载体芯材的异状颗粒、使颗粒的粒度均匀等而提高颗粒的均匀性,从而减少载体颗粒间的应力,维持载体颗粒的带电量。
另外,专利文献2、3提出了在载体芯材中添加磷(P)来控制电阻值,或者控制饱和磁化强度的值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697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0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1-937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判明:由于电子照相显影机的长时间使用,存在载体颗粒的树脂皮膜一部分缺损、或者剥离的情况。在产生该缺损、剥离的情况下,该载体颗粒中,一部分载体芯材露出,带电量降低,调色剂的附着减少,由此带来画质的降低。
进而,根据本发明人的研究,还判明:即使使用专利文献1~3中记载的技术,在由于长时间使用而导致的载体颗粒磨耗使得被覆表面的树脂剥离时,也难以维持该载体颗粒的带电量。
本发明是鉴于这些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长时间使用也能够维持高带电量或规定带电量的长寿命的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构成该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的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芯材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的电子照相显影剂。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反复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进行了如下所述的创新的想法转换:考虑到由于长时间使用载体,涂布载体芯材的树脂一部分被剥离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因而即使是该涂布树脂一部分剥离了的载体颗粒,只要能够制造出能维持规定的带电量的载体,则能够获得即使长期使用也能维持高带电量的长寿命的电子照相显影剂用载体。
基于上述想法,本发明人等想到了通过提高载体芯材自身的带电量,即使在涂布树脂一部分剥离的情况下,也能够维持规定的带电量的载体。
另一方面,本发明人等获得了如下见解:通过在包含Mg铁氧体的载体芯材中含有磷(本发明中有时记载为“P”。),能够使Mg和P在该载体芯材表面析出。进而,还获得如下见解:通过Mg和P在载体芯材表面的析出,能够提高该载体芯材自身的带电量,或者能够对该载体芯材自身赋予期望的带电量。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解决上述课题的第1方案如下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和铁粉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同和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同和铁粉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4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时钟同步
- 下一篇: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