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递送至骨的靶向药物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34589.7 申请日: 2010-06-07
公开(公告)号: CN102574879B 公开(公告)日: 2016-11-02
发明(设计)人: S·文卡特拉曼;吕世财 申请(专利权)人: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7F9/38 分类号: C07F9/38;A61P19/08;A61K31/663;A61P19/10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代理人: 黄革生;林柏楠
地址: 新加坡*** 国省代码: 新加坡;SG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递送 靶向 药物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参考

本申请要求2009年6月5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1/184,548的优先权,将其全部内容引入本文作为参考,用于所有目的。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磷酸盐(bisphosphonate)或膦酸盐(phosphonate)化合物的复合物,制备所述复合物的方法及其用途。本发明还涉及治疗或预防与骨相关的疾病或障碍的方法和各个复合物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还涉及双磷酸盐化合物本身。

发明背景

双磷酸盐为一类药物,其已经被用于治疗与骨相关的疾病,诸如骨质疏松,和其他障碍,诸如相关的骨量和骨强度的损失。双磷酸盐防止骨吸收,由此减少例如脊柱或髋部中骨折的发生。双磷酸盐是焦磷酸盐的化学类似物,其中中心的P-O-P键被P-C-P键替代。双磷酸盐基团使骨的矿物相有足够的亲和力,所以施用双磷酸盐导致了向骨的骨组织的显著量的沉积。目前可获得许多双磷酸盐类似物用于增强骨亲和力和改善药理学活性。除了它们在治疗代谢性骨疾病(骨质疏松和佩吉特疾病)中的主要用途之外,近来的研究还显示双磷酸盐可以用于侵袭骨骼的肿瘤中。在New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35:1785-1791(1996)中已报导使用双磷酸盐治疗降低了患有涉及骨的多发性骨髓瘤和有溶骨性转移的乳腺癌的患者的骨骼事件的频率。此外,在有高危乳腺癌的妇女中使用双磷酸盐进行辅助治疗显示减少新的骨和内脏的转移瘤的发病和数量(New EnglandJournal of Medicine,339:398-400(1998)。然而,对能改善药效并减少相关副作用的新方法仍然有需要。

有可能是主要的整形外科问题的、与骨相关的疾病的另一个实例是慢性骨髓炎。慢性骨髓炎由感染骨和/或骨髓的微生物引起。与骨髓炎相关的的感染可能是局限性的或蔓延至骨膜、皮质、骨髓和网状骨质组织。骨髓炎可以药物或手术治疗,且通常使用长期的抗生素疗法。然而所述治疗有严重的副作用诸如肾中毒性和肝脏毒性。已经使用一些递送系统和材料以提供有效的抗生素递送。使用了的材料诸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和其他的生物可降解材料诸如羟基磷灰石、熟石膏和脱乙酰壳多糖。使用多孔的钙羟磷灰石陶瓷(CHA)通过将抗生素掺入CHA块用于缓释抗生素(Shinto Y.等人,Th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1992,74-B:600-604)。荷载多种抗生素的PMMA已经被广泛研究(Jain AK等人,Skeletal Drug Delivery Systems(骨骼药物释放系统),Int.J.Ph arm,2000,206:1-12)。还研究了包含浸有抗生素的熟石膏、脱乙酰壳多糖和羟基磷灰石的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Krisanapiboon A.等人,Journal of OrthopaedicSurgery,2006,14(3):315-318)。然而骨髓炎治疗面临的主要的缺点是抗生素抗性的风险。

因此,需要提供用于向骨靶向递送药物的新方法。本发明复合物和所述复合物的相应的用途(包括其药学用途)解决了这种需要。

发明概述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式(II)的双磷酸盐化合物的式(I)的复合物,所述复合物适于靶向骨,

其中,

在式(I)中,C表示式(II)的双磷酸盐化合物所结合的载体,且其中在式(II)中,

R1和R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任选被取代的C1-C10烷基、任选被取代的C2-C6链烯基、任选被取代的C2-C6炔基、任选被取代的C1-C6酰基、任选被取代的C3-8环烷基和任选被取代的C3-8环烯基;且

L1和L2各自是具有包含0至20个主链原子的主链的连接基团。

在另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上文所定义的复合物和可药用载体或赋形剂。

在另一个的方面,本发明提供了治疗或预防与骨相关的疾病或障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向有需要的个体施用药用活性量的如上文所定义的复合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未经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45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