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程车辆用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0024.X | 申请日: | 201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18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松泽和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
主分类号: | B60C11/04 | 分类号: | B60C11/04;B60C5/00;B60C9/18;B60C11/13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张会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程 车辆 轮胎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车辆用轮胎,特别地涉及减少发热并且抑制在最外层的带束端产生裂纹(crack)的工程车辆用轮胎。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工程车辆的尺寸的增大,轮胎日益增大并承载更重的载荷,并且轮胎日益扁平化。这提出了在胎面中央部发热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述,发展了以下技术:在胎面中央部设置窄槽以提高轮胎的胎面中央部的散热性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910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虽然已经对温升较大的胎面中央部作出上述改进,但是未对带束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发热(与胎面中央部相比,该带束的胎面宽度方向上的端部附近的散热性能是良好的并且温升较小)作出任何改进。于是,尤其带束端部附近的温度相对高于胎面中央部的温度,因此,归因于从带束端部开始的裂纹的胎面脱层(tre ad separation)增加。
此外,工程车辆用轮胎行驶在不平坦的地形时,布置于最外侧的带束层通常被设计得较宽以保护胎体。如果将槽设置于带束端的近旁,胎面会由于从带束端开始的胎面切割而脱落,因此往往要避免这种槽。
考虑到上述情形,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该轮胎在最外侧带束层的附近具有提高的散热性能并且抑制从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开始的裂纹的产生。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了认真的研究,结果发现,从最外侧带束层开始的裂纹由截面中的径向-宽度方向的剪切应变引起,该剪切应变是如下两种应变的叠加:其中一种应变是在行驶过程中载荷施加到轮胎时使带束端的附近与路面接触并沿周向延伸并且带束部在接地面内沿宽度方向收缩时产生,另一种应变是在胎面胶被压缩并且胎面在宽度方向上被挤出时产生。本发明人还发现,在轮胎转动的时候在胎面产生的热加速裂纹的发展。然后,本发明人研究了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结果发现,通过以对应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的方式布置窄槽,可以缓和胎面的挤出(pushing-out)变形以延缓从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开始的裂纹的产生,并提高该区域中的散热性能以抑制从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开始产生的裂纹的发展。
此外,本发明人对轮胎的接地面的行为作了认真的研究,并发现:特别地,在具有尤其在周向上刚性增大的带束部的工程车辆用轮胎中,在施加标准内压,并且在胎面宽度方向上的胎面半宽度的中央的附近作为变形中心的时候,胎面胶的径向变形增大;通过该行为,从胎面的端部起测量的在胎面半宽度的25%到50%的范围的胎面区域内,轮胎的接地面趋于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的内侧与地面接触。
然后,本发明人发现,通过将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定位在比以胎面半宽度的25%远离胎面的端部的位置靠近中央的位置,可以进一步缓和胎面的挤出变形以进一步抑制在截面的径向-宽度方向上的剪切应变,所述挤出变形通常沿宽度方向向外作用。
此外,通过将窄槽定位在比以胎面半宽度的25%远离胎面的端部的位置靠近中央的位置,可以引起在轮胎与路面接触的时候在窄槽闭合的方向上作用的力,由此可以抑制槽底部的裂纹的产生和发展。
解决以上问题的本发明的主要构造如下:
(1)一种工程车辆用轮胎,其具有由在胎体的胎冠部的径向外侧的多个层形成的带束部,所述胎体在一对胎圈部之间环状地延伸,其中,
位于所述带束部的径向最外侧的最外侧带束层具有胎面宽度的50%以上的宽度,和
以如下方式设置窄槽:所述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和所述窄槽的底部之间的距离在胎面厚度T的15%到100%的范围,其中T是在所述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处的胎面厚度。
(2)根据上面的(1)所述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其中,所述最外侧带束层的端部被定位成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比以胎面半宽度的25%远离所述胎面的端部的位置靠近中央。
(3)根据上面的(1)所述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其中,所述窄槽在胎面的周向上延伸。
(4)根据上面的(1)所述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其中,所述窄槽在胎面的宽度方向上延伸。
(5)根据上面的(3)所述的工程车辆用轮胎,其中,所述窄槽被定位成在所述胎面的宽度方向上比以胎面半宽度的25%远离所述胎面的端部的位置靠近中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普利司通,未经株式会社普利司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00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