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泡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3582.1 | 申请日: | 2010-10-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86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松村阳平;泉佳秀;久田伸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圣诺普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19/04 | 分类号: | B01D19/04;C02F1/00;C09D7/12;C09D20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泡剂 | ||
1.一种消泡剂,其特征在于,将双酰胺(A)分散在聚醚化合物(B)中而含有,基于双酰胺(A)及聚醚化合物(B)的重量,双酰胺(A)的含量为0.01~10重量%,聚醚化合物(B)的含量为90~99.99重量%,
双酰胺(A)的体积基准的粒径分布中的最频值为0.1~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泡剂,其中,双酰胺(A)为通式(1)表示的双酰胺,
R1CONH(CH2)t-NHCOR1 (1)
R1为碳数10~22的烷基、烯基、羟基烷基或羟基烯基、t为1~6的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消泡剂,其中,聚醚化合物(B)为选自通式(2)表示的聚醚化合物(B1)、通式(3)表示的聚醚化合物(B2)、通式(4)表示的聚醚化合物(B3)、通式(5)表示的聚醚化合物(B4)及通式(6)表示的聚醚化合物(B5)中的至少一种,
(H-)rR2{-(AO)n-H}s (2)
R2表示碳数1~25的活性氢化合物的反应残基,R3及R4表示碳数1~24的1价有机基团,R5表示碳数1~24的2价有机基团、R6表示羟基或碳数1~24的1价有机基团,AO及OA表示碳数2~18的氧化亚烷基、缩水甘油、碳数4~18的烷基缩水甘油醚的反应残基或碳数5~18的烯基缩水甘油醚的反应残基,在(AO)n中,氧化亚乙基所占比例为0~30重量%,n为1~100的整数,当每个分子中存在多个n时,可以分别相同也可以不同,s为1~10的整数,p为0~10的整数,q为0~9的整数,r为0~9的整数,m为0~9的整数,p+r为1~10的整数,p+q+r为1~10的整数,p+q+r+m为2~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泡剂,其中,
聚醚化合物(B)包含聚醚化合物(B1)和聚醚化合物(B2),
基于聚醚化合物(B)的重量,聚醚化合物(B1)的含量为10~90重量%,聚醚化合物(B2)的含量为10~90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泡剂,其中,
进一步含有选自金属皂(C)、合成树脂(D)、疏水性二氧化硅(E)及蜡(F)中的至少1种分散质,
基于双酰胺(A)及聚醚化合物(B)的重量,分散质的含量为0.005~10重量%,并且分散质及双酰胺(A)的体积基准的粒径分布中的最频值为0.1~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泡剂,其中,进一步含有晶体形状控制剂(G)。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消泡剂,其中,基于双酰胺(A)及聚醚化合物(B)的重量,晶体形状控制剂(G)的含量为0.01~10重量%。
8.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泡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一边对双酰胺(A)和一部分聚醚化合物(B)进行加热搅拌,一边使双酰胺(A)溶解而得到溶解液的工序(1);
一边对聚醚化合物(B)的其余部分进行冷却搅拌,一边向该其余部分中投入得到的溶解液而得到双酰胺(A)的微细分散体的工序(2);以及
对于得到的微细分散体进行均质化处理而得到消泡剂的工序(3)。
9.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消泡剂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工序:
一边对双酰胺(A)、晶体形状控制剂(G)及一部分聚醚化合物(B)进行加热搅拌,一边使双酰胺(A)溶解而得到溶解液的工序(4);
一边对聚醚化合物(B)的其余部分进行冷却搅拌,一边向该其余部分中投入得到的溶解液而得到双酰胺(A)的微细分散体的工序(5);以及
对于得到的微细分散体进行均质化处理而得到消泡剂的工序(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圣诺普科有限公司,未经圣诺普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3582.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